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2011第28期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武汉理工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制度创新,通过设置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和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位,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十二五”期间计划专项投入教学建设与发展经费4亿元。
一、制度设计。利用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和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位的设置与建设,激励教师将精力投入本科教学。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岗主要面向国家经济支柱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优先发展行业的相关专业设置。被聘为特色专业的责任教授,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特别要求具有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丰富经验,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以及一支科研和教学能力俱强、年龄和学源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旨在通过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整体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使学校部分优势专业建设水平达到国家特色专业标准,专业知名度明显上升;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把握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热爱本科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推进专业建设国际化,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面向教学一线,重点是基础课程。对于岗位的评聘要求,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创新,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和推广中有突破。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的设置,旨在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培植凝练特色、优势和经典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建成“精品+特色”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软件开发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维护;加强网站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优质网络资源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二、制度实施。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和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的评聘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坚持择优遴选、逐步推进、宁缺毋滥,按照申请人提出申请、学院教学分委员会审议、学校教学委员会答辩审议、公示后聘任的工作程序开展。学校投入专项本科教育教学经费,对相应岗位设置了数额可观的岗位津贴,进一步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已聘任的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和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考核与津贴挂钩。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年度考核合格者,学校按标准发放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津贴;首次年度考核不合格者,需向学院教学分委员会说明情况并提交书面改进措施;连续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者终止聘任,停发当年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津贴。聘期考核合格者可连任;不合格者,取消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待遇,且3年内不得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评先评优和职级晋升。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完成岗位职责、考核在合格等级以上的,学校按标准发放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位津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当年名师津贴。
三、实施效果。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和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的设置和首批聘任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认可,初步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次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岗位有15个学院的39位教授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岗位有20个学院(部)、工程训练中心的124位教师申报,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59人、讲师8人。最后评选出第一批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0名,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5名。评聘工作在教师中引起巨大反响,很多教师都感受到了学校对于本科教学是实实在在的重视、倾斜和投入。大家表示,这次评聘工作是一次创举,由于要求严格,评选上的人数不多,但这次评聘工作为将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鼓舞了一线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士气,调动了教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