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2011年第27期
浙江省宁波市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学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理顺管理体制,调整学校布局。宁波市相继制定和出台《关于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意见》、《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及《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构建“市级统筹、以县为主、行业协同、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社会评价”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把原归口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经济贸易部门的粮食学校划转市教育局管理〔宁波市下辖县(市、区)的5所独立设置技工学校,已有3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停办、合并和迁建、改扩建,整合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全市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由原来的118所调整为41所,生均建筑面积由2006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9.8平方米,校均规模达2000人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做强骨干专业,打造特色学校。宁波市坚持“依托产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根据“以港兴市、产业立市、科教强市”战略提出的人才需求,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工程,建成了30个现代化专业,其中70%以上是直接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机电、建筑等专业。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骨干专业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宁波市重点建设10个设施设备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市财政给予500万元资金补助。10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促进了职业学校加快形成以骨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实现了学生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宁波市积极打造特色专业学校,促进职业学校品牌建设。宁波市及所辖县(市、区)结合专业结构调整,近年先后投入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添置实习实训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扶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目前,全市已挂牌设立宁波经贸学校、宁波旅游学校、宁波机械工程学校、宁波交通工程学校、宁波机电工程学校及宁波建设工程学校等10所特色专业学校,专业覆盖机电、商贸、建筑等8大产业,特色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0%以上。通过特色专业学校建设,使全市中职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对接更加紧密,职业教育的办学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三、组建职教联盟,提升服务能力。宁波市通过组建形式多样的专业联盟,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对接,使特色学校、品牌专业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辐射,提升了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组建特色学校跨区域联盟,提高办学效益。宁波经贸学校药学专业和慈溪职高合作办学,采用“2+1”培养模式,前者负责招生和前两年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后者负责最后一年的专业强化和实训。通过两校的紧密合作,解决了产业分散发展与专业集中布点的矛盾,深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二是组建特色学校和技校高技能联盟,突破技能瓶颈。从2009年开始,由市教育局牵头,各中职特色专业学校的骨干优势专业与技工学校合作举办高级工班和技师班,提升学生的技能层次,扩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3所技工学校和7所中职学校在10个专业上进行了合作培养,高技能班学生近1000人。三是组建特色学校中高职衔接联盟,提升培养层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余姚职成教中心共建阳明学院,按二级学院进行管理,依托高职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通过专业培养、高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形式,为余姚市培养专业紧缺人才,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也满足了职校生提升学历与技能水平的愿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