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们需要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农业专家热议“石雪晖精神”

2010-12-16收藏

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的事迹和精神在农业部门引起了热烈反响。潜心研究、脚踏实地、深入农村、硕果累累……石雪晖教授二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得失,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的事迹,深深感染了人们。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全部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上。她是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孜孜以求,像春蚕吐丝一样为农民致富和现代农业发展无私奉献。”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心中装着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朱立志博士认为,20多年来,石雪晖教授以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为葡萄种植户排忧解难,她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特别是科技工作者作出了榜样。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这为今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像石雪晖教授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创新的管理机制,它能促进科研创新,培育出一种务实的科研精神,有利于形成将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科研文化。

“科技进步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推广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崔晓黎说:“石雪晖教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她的身上有着很多农业科技工作者共有的品质:深入农村,心系农民,科技富农,不计得失。这些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插上了翅膀。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技进步和创新正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要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新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这些方面,石雪晖教授都身体力行地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好的示范。不仅要给农民朋友新技术,还要给他们现代农业的新观念——石雪晖教授把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的先进理念带到农民朋友中间,把现代农业的技术普及到田间地头,她的精神值得弘扬。”

(2008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作者:李慧)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