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语委办公室
2007年,江苏被国家语委确定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首批8个试点省份之一。三年多来,我省坚持将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弘扬中华文化、深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以承办全国首个传统节日经典诵读晚会(清明篇·2008年4月)、全国首个“中华诵”中小学生诵读夏令营(2009年8月)、全国首期中小学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2010年7月)为动力,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注重内涵,创新载体,经典诵读活动有声有色。今年又被确定为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首批试点省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加强对经典诵读活动的统筹指导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多个领域、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必须加强统筹规划,着眼协调发展。
一是明确责任部门。2008年3月,省语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苏教语〔2008〕3号),要求各级语委办公室加强对诵读活动的日常协调和指导。目前,我省结合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各市、县(市、区)都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明确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是列入相关规划。省教育厅、省语委将开展诵读活动作为评选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一项重要指标,省文明委将诵读活动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今年3月,省文明委又将“在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演讲、知识竞赛活动”列入《江苏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8月,省委、省政府将“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列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三是加大经费保障。2008年至今,省财政、省文明办都将经典诵读活动列入预算,省语委每年对诵读活动的投入均超过100万元。各市、县语委和各级各类学校也加大对诵读活动的经费支持,为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活动推动,营造传习中华经典的浓郁氛围
几年来,我省积极参加国家语委开展的有关诵读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4月,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的通知》(苏教语〔2010〕2号),要求各地相关部门整合活动资源,唱响“中华诵”,将“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做出影响。
1.“我与经典有约”中小学师生网络读书征文比赛。此项比赛自2008年开始,每年7-8月举行。中小学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尚书网)上传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名句名篇名著及喜欢的理由。网络点击数超过40万。
2.“书写经典”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全省各地对国家语委举办的此项赛事高度评价,参与踊跃。2009-2010年全省近280万大中小学生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规范汉字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
3.“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2008年以来我省每年举办一次,参与人员既有公务员,又有教师、大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和社会其他人员。2009年各地和学校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共组织3800多场比赛。苏州市2009年起,将此比赛扩展为全市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诵经典比赛。今年7月,组织6支代表队近100名小学生赴台北参加“苏州─台北”小学生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连云港市举办两届中小学生群体诵读大赛。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校与台湾高校开展中华古诗文吟诵交流活动等。
4.“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比赛。围绕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挖掘其文化内涵、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2008年面向大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征集的基础上,2009年增设中小学生组。两年来,参与人数近3万人。很多地方还开展了“诗教进校园”活动。
5.“我们的节日”主题诵读晚会。2008年,我省在南京理工大学承办全国首场清明诵读晚会,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和谐·共享”中秋诵读晚会。2009年,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举行2000多人参加的“缅怀先烈,祝福祖国”清明祭扫暨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我的祖国我的母语”暨中秋诵读晚会。今年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中华诵”暨“我们的节日”中秋诵读晚会。各地也举办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诵读晚会。如扬州举办“二分明月”经典诗文诵读会;宿迁举办“古韵新声咏西楚”大型诵读晚会;镇江举办“京江明月”家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全省上下形成了浓郁的诵经典氛围。
三、融入课堂,探索经典“诵写讲”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省围绕教学、教师、教材,就“提高诵读教学质量”和“构建诵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形成了一些抓手。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2008年暑假起,我们委托有关高校组织专家讲学团,每年暑期送教到县,举办中小学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目前已办12期,累计培训教师2300多人。省语委还向苏北、苏中2400多所寄宿制学校赠送《中华诵》光盘和书籍3000多套。
二是遴选“经典一课”。课堂是经典诵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诵、写、讲的质量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上半年,我们面向全省中小学征集语文课本中经典名篇优秀教案。获初评一等奖的教师报送讲课光盘,评审组将对其“诵写讲”三方面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审后确定获奖名次。以此发现并建立一支立足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优秀经典诵读教育教师队伍,并有效利用这些获奖资源。
三是建立基地学校。为有效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上半年,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遴选认定41所学校为首批“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其中,26所中小学分布在全省13个省辖市,每市小学、中学各1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布全省8个省辖市;高等学校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高校5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学校1所),市属高校1所。开学后,我省将召开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建设研讨会,研究如何发挥基地学校在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
四是开发课程体系。南京市实施“振兴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创经典诵、写特色学校。苏州率先建市级经典诵读基地学校,探索经典诵读考核标准,将诵读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手册》。泰州要求全市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写进课堂、诵读进教材”试点。扬州为全市小学制定经典诵读统一篇目。徐州市开设“国学课堂”。连云港市启动“振兴写字计划”,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三年达标。南通海门市建立“晨诵午写”机制,研发书写校本课程,从“历练书写技能”“感受汉字文化”“涵养精神品质”三方面定位写字教学目标,构建“习字、启智、审美”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酝酿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增设朗诵、书法等课程。
我省将结合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创新举措,推动我省“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