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店中小 徐艳丽
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看到这个字“砼”开始看到时瞎蒙念quán,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真是惭愧还是老师呢?于是偷偷去查字典,当时记住了可不知怎么又忘记了,说实话这字确实不好记。一次班上孩子问到了我这个字,当时我感觉特别尴尬,虽然老师也不一定什么字都认识,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也实在难为情,这次使我下定决心好好查一查这个字,什么意思?谁创造了这个字?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对这个字有了一些了解:
“砼”是“混凝土”的同义词。大家都知道的,特别是搞基本建设的同仁们,大概都认识这个字。但“砼”是谁创造的?什么时候被批准全国通用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汉字是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鲁迅先生明确指出:“文字在人间萌发”。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一传十,十传百……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读音tong(同),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
我把搜集到的有关砼字的资料讲给了同学们听,孩子感受到了造字的神奇。“老师,今后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一定要好好查字典,查资料,一个字蕴含着这么都知识呀!”“一个字就有这么多故事,那我们的汉字那么多,得暗含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容呀!”“听说很多字在我们普通的字典里根本就查不到,得去查《辞海》、《康熙字典》等”……通过一个字就让我们大家有这么多感受,真是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必须仔细去学习去体会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