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记录一代人的成长与变迁;
三代人有一段共同的情愫,见证通用语言文字的成长与变迁。
——题记它是空气,很少人为他歌功颂德,却一刻也不能抽离它;它是阳光,早已渗入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就是通用语言文字。姥姥、母亲与我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姥姥与通用语言文字
作为妇联的退休老干部,姥姥拥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散步、看报、养花、参加老年活动是姥姥悠闲安逸的退休生活写照。我曾一度认为姥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不用承受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姨姨的讲述,我才渐渐了解姥姥。
姥姥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至今还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而在当年,姥姥与他们一样。当扫盲活动轰轰烈烈地在这个小村庄开展起来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一次扭转命运的机遇。白天下地劳作,晚上参加夜校,很多人开始埋怨,他们并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他们看来,不会说普通话并无影响,因为大家都用方言交流;不识字也无大碍,因为下地干活不需要识字。但姥姥并没有抱怨,她非常准时积极地参加夜校。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她只是觉得反正都要来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学点东西呢?两年后,姥姥因为在镇里的妇联干部选拨中脱颖而出得以告别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回忆起往事,姥姥不住地感叹此生最大的转变来自于学会了普通话和汉字。
这就是姥姥与通用语言文字的不解之缘。
想到姥姥的转变,总有一段场景浮现在我眼前。那是在回学校的路途中,当班车缓缓驶入杏林汽车站时,一位老奶奶不停地恳求售票员再次打电话联系她的儿媳妇,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前排老乡的感叹使我顿悟,他说:“哎,下了车可就找不着北了,不识字又不会讲普通话,问路都难,怎么能不着急。”
这个场景我一直记忆犹新,因为它使我切身感受到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对于奶奶这一代人来说,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母亲与通用语言文字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躲过了文革的动荡,母亲从小学起就有过正式良好的教育。但当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才刚刚起步,母亲也因此常常发音不准、不会使用拼音。
每当过年,祝福短信如牛毛细雨从天而降的时候,母亲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母亲是用笔画顺序编辑短信,不但不熟练,还常常要问我某个字为什么打不出来。于是我总要唠叨说五笔不用就忘,而笔画顺序又慢又不好用,建议母亲使用拼音。在多次强烈建议未果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小时候跟你们可不一样,老师上课都是用方言的,没有教过拼音,更不会有人一笔一划地教你这个字怎么写。所以,你们是幸福的一代。”是啊,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从小就可以接受到标准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汉字,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于母亲这一代人来说,缺失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给他们留下了些许遗憾。
我与通用语言文字
通用语言文字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得到了大力普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似乎再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城乡之间却存在着差异,在我儿时的玩伴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存在口音重、书写潦草的问题,而来自城镇的孩子在发音和书写方面都规范得多。其实,这主要源于城镇教师在录用的时候有通用语言文字考核要求。若干年后,我才感受到作为一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我幸运地接受到了标准普通话和规范书写的教育,使得我在交流更加自信、更加自如。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代人,一段与通用语言文字的共同情愫,见证通用语言文字的成长与变迁。而从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至今已有十载,我相信这将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到通用语言文字所带来的便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