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邯郸市:跨区统筹使城里学校整体变强

2011-03-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2007年7月,邯郸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承诺:“3年内实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无择校城市。”此言一出,许多人都为身为教育局局长的赵浩军捏了一把汗。

邯郸市区共有4个区(县级),优质学校如汉光中学、11中、丛台区实验小学等集中在丛台区不到3平方公里的区域,要实现整个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就得使极度集中的优质资源迅速向其他区域辐射。跨区域(即县域)统筹规划,成为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

2007年7月,邯郸市开始了一系列大动作。

撤弱扶优:取消市二职中、六职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部;撤销了13中等教育质量低、办学规模小的薄弱初中;撤销了11中等优质初中的高中部,扩大其初中招生规模。

跨区划片:扩大11中、汉光中学等优质初中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一些优质初中实现跨区招生。

跨区域合并:将优质初中与薄弱初中实质性合并,如原24中并入11中,成为11中西校区,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

跨区域建分校:如地处丛台区的汉光中学在邯山区建汉光中学南校区。

振兴弱校:集中全市之力,在干部、师资调配、资金投入上向复兴中学等薄弱学校倾斜,迅速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就这样,邯郸市区“择校热”迅速降温:2007年,24中与11中实质性合并,当年该校片内生报到率由合并前的34%提升到86%,去年提高到100%;2007年建汉光中学南校区,当年实现片内生报到率96%,去年达到100%。

初中的“择校热”降温使小学的“择校热”也迅速降温。家住邯郸市邯山区农林路的市民冯强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的孩子原来在农林路小学上学,为了让孩子毕业后上汉光中学,早就把孩子的户口转到了那边,还在那边租了房子,汉光中学建南校区后,孩子又转回来了。”

热点学校班容量迅速降下来,如汉光中学、11中学班容量从100多人降到50多人。汉光中学教师任爱芳说:“现在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学困生、特长生面批面改,每名教师都有校本教研课题,学校还开展全员大比武,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