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郑州市第86中学和聚源路小学正式更名为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学校。今后,位于郑东新区的这两所学校将为郑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场地,郑州师范学院也将发挥该校在教学理念、教育管理和办学经验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为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在揭牌仪式上,郑州市副市长刘东说:郑州师院附属学校的成立,标志着郑东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又取得了一个新的进展。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是郑州市教育局2011年的“一号工程”。工程将按照存量挖潜、扩能建园、产事并举、借力发展、创新体制、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大力度,科学统筹,精细运作,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明显拓展。
郑州市今年还亮出了中小学教学体制改革大手笔:将在城乡同时开展打破行政区划和“一校所有、各自为战”格局的“学区制”多校联合、合并的集团化教学试点工作。以该市的3中、7中、8中、57中、外国语中学、58中等为主体设立6个试验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参照这一模式,市内各区至少各设立一个小学学区试点,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各阶段同层次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探索及“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强校兼并”的试点运作。
与此同时,郑州市还将开始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一校制”试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确立各乡镇中心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明确各乡镇中心校为建制学校,其他定点校均作为其办学点或分校,由中心校对乡镇内学校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配置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统一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统一督察考核教学过程和工作绩效,统一实施财务核算和管理,主管教育部门同步实行“一校制”考核。
近年来,郑州市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重点,促进均衡发展向高位迈进。首先是启动“班班通”建设工程,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班班通”工程是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优化和提升。“班班通”系统主要利用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高速连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2010年,郑州市投资1.27亿元,完成了一期工程409所中小学、7626个班级的“班班通”设备的安装工作,11月底正式开通启用。自此,郑州市中小学师生告别了“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电子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名师资源进入每一个教学班,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效率。2011年,“班班通”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将于年底实现对农村所有中小学班级的全覆盖。其次是启动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出了“道德课堂”理念,在全市积极开展构建道德课堂活动,涌现出了以郑州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课堂,并在全国高效课堂首届博览会上被作为全国九大教学范式之一进行宣传推广。
在2月17日香港第21届2011教育及职业博览会上,郑州的“道德课堂”模式获各方热赞。一位从内地移居到香港20年的家长说:“没想到出来这么多年,内地的教育发展这么迅速。我之前也是教师,如果这种模式和先进的设备能早点出现,我想受益的人会更多。今天来到这里,真是开阔视野,也希望我女儿的学校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表示,我们的做法实质上是以课改拉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根本上实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集体致富”的真正均衡。
“2011年是郑州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以均衡发展为主题,通过集中开展项目实验和工程建设,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为中心,提升郑州教育品位优势。”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说,“到2012年,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概算总投资21.42亿元,实现36965个优质学位的增量,其中小学6900个、初中3600个、高中5000个。同时,着力在倍增项目学校经费和办学条件保障、干部教师配备、教学质量提升、评估督导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在学位倍增的同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功导入和嫁接,通过更大范围和深入的优质资源拓展,实现均衡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当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