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云岗第一小学

2012-05-18 来源:基础教育一司收藏

航天素养教育教学之数学篇

  始建于1960年的云岗第一小学,经历过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它依托于毗邻航天部三院的地域特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航天素养教育,以培养二十一世纪有理想、会学习、善思考、敢创新、高品质的具有航天素养的未来创造者为己任。

  主管科研工作的温学东主任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一学校教育特色的内涵。它在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对不同科目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标准。数学科目的关注点即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访问温学东老师期间,主管数学组的陶主任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探近身子后又缩了回去:“有客人啊,我先走了。”“正好你介绍介绍思维训练法。”温学东老师留住了她。看得出来,陶主任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当记者提起思维训练法,她却打开了话匣子。

  她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为数学组提出这个目标,是因为很多学生表现出对数学学科非常浓厚的兴趣。云岗第一小学的前身为航天部三院的子弟小学,即使是现在,前往学校就读的学生中也有一些航天三院工作人员的子女。大概是受学生家长职业影响,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抱以极大的热情。几年前,孔秀云校长曾经在学生中发起过一个关于学科偏好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示,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数学。 “当时我们心想学生肯定特别喜欢体育,结果绝大多数同学喜欢数学,我搞数学的人心里挺欣慰的。” 陶老师笑着对记者说。

  学校以前并未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口号,但是数学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思考的方式,不只是督促学生们死记硬背。因而学生对思维训练方面的兴趣一直延续着,所以发展思维能力训练项目可以很顺利地开展。

  在数学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为两条线路分别开展。一条是日常线,各年级的数学老师会在日常的数学课上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从这一学期起,数学教学组精心推出了一门名为“数学思维训练”的新课程。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都会参与其中。课堂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教导学生面对已经熟知的知识点时如何思考。

  据陶老师介绍,数学组的老师在思维能力训练中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提问能力欠佳。“他没有问题将来怎么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也就没法解决问题。将来不论是搞科研还是工作,他都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陶老师对此表示忧虑。

  云岗第一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从春季学期开始,在课上努力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发散思维,去联想,去思考。比如说在讲解统计表这一部门内容的时候,老师专门训练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例如,给出一个班的男女生统计表后,老师会这样引导学生:为什么要统计男女生人数呢?因为发校服的时候需要统计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做操的时候需要统计队列中男女同学的人数。然后老师会启发学生关注统计的作用——统计可以用来研究什么方面的内容呢?最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老师就从书上已有的问题出发,为班里的学生讲解为什么教材编写者会如此设计题目。

  课前,数学老师们会从三个方面精心地准备,然后再为云岗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奉上精心准备的数学盛宴。其中一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时代中,学生们可以事先从各个渠道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因而很多学生在课前就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针对这一点,数学老师会在课前完成一个简单的调查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于更好的备课。

  此外,老师们要了解知识的关键点与生长点。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中的重点以及延伸点。最后是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老师必须清楚每堂数学课都跟哪些知识点有关。哪些内容可以讲,哪些内容不用讲,还有哪些旧知识需要复习,这些都是老师备课的时候要求思考的。

  数学思维训练课则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教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即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教师会引领学生思考在面对一道题目时应该考虑什么方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思路解决问题?这一步骤与什么条件有关系?题目中给出这些信息之后,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用拼摆法,用举例法,还是用画图法?画图要选择什么类型呢?是线段图还是形势图?或者随便画一个示意图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此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

  第三点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由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项目仅仅是从今年的春季学期才开始正式运营,因而目前仅是具备雏形。缺乏现成的思维教学模式参考的数学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需要自己摸索前行的路线。基于这一原因,数学教学组特意委派了几名数学教学能力最出色的老师进行新项目的教学试验,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家校协同办教育

  “我爸爸姓施,妈妈姓罗,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我叫施罗德。”初次见到施罗德,记者就好奇他名字的由来。科研处的温学东老师笑着催施罗德:“快给记者讲讲你名字的故事。”

  十二岁的施罗德在今年4月3日那天又广受关注了一回。2012年4月3日上午,清明节假期第二天,施罗德和同校其他4名同学,与云岗二小的4名学生会合后,一起乘车到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集合,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植树活动。

  施罗德有着与众不同的履历——2008年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学校大队委;2010年“丰台区三好学生”;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暨“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小学高年级组“优秀奖”??????

  这位来自四川的彝族少年喜欢电子科技。在他参评丰台区十佳少年的自荐书里,施罗德这样写道:“我生在云岗、长在云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航天部三院工作,可以说得上是‘航天人’的后代。”

  学校专职辅导员李老师提起他手下的大队委眼里都是笑:“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大队干部。他们是我的少先队活动帮手和得意助手。”

  李老师主管少先队的活动和教育,自称“管得细,多亏了这些有能力的小助手。”

  六年一班的施罗德和六年三班的王若楠都是李老师手下的大队委。王若楠是个挺安静的小姑娘,她和施罗德一起,刚刚参加完丰台区艺术节的比赛。施罗德参加了合唱团,王若楠则是合唱团和舞蹈团连轴转。“比赛前,我们经常训练,我只能哪边训练得紧就选哪边参加活动。”王若楠笑着解释她的选择。

  谈起学校里的氛围,王若楠笑了笑:“挺好。”王若楠的状态渐渐放松。她甚至说起了“表现不好的学生怕老师的‘校务通’。”

  对此,温学东老师介绍到:“校务通的功能实现家长与老师的直接沟通。不仅仅是班主任,包括英语老师等各科任老师,家长们都能顺利地联系他们,并和他们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

  采访中,负责科研工作的温学东老师反复强调“我们的德育工作坚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家校合作为依托,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不竭的动力。”

  四点二十分,是今天云岗一小放学的时间。四点,就已经有家长们在校门口等待。一位李姓男子坐在电动车上,视线盯着校门。他住在朱家坟,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路上单程就需花费15分钟的时间。

  “这小学挺有名的,周围的家长都往这送。学校硬件还可以。他们还是北京第十二中学优质生源基地校。”这是李姓家长选择云冈一小的原因。

  谈起校讯通。李姓家长赞不绝口:“老师有什么通知会发短信说一声。我孩子还小,才一年级。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学校发布的通知,他也表述不好。现在有了校务通,我们随时和校方保持联系,对孩子也好。”

丰台区云岗第一小学:航天城学校的“航天素养教育”

“航天素养教育”提出有传统基础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第一小学坐落于中国最早的航天城之一的云岗,与航天部三院毗邻,是一所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学校。主管学校科研活动的温学东老师介绍说,就读的八百多名学生中,大概有70%的学生父母是航天人或者家庭与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云岗一小就明确提出将“航天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多年的实践,使得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体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近年来,云岗一小在“航天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航天素养教育”这一文化办学特色。温学东老师说,“航天素养”的核心还是“航天精神”,但还包含了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本身的精神素质的要求,是“航天精神”的拓展和丰富。

“航天素养教育”不是具体课程,而是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

  以“航天素养教育”为办学特色是不是指开展航天方面类的科普课程呢?温学东老师说,这方面内容会涉及,但不是“航天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

  “素养教育”更多指道德和价值的观念教育。云岗一小的“航天素养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培养学生在“航天精神”感召下,从小树立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学习、理解、应用有效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发展思维水平;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温学东老师说,首先要让孩子树立理想,培养航天精神,充分利用这个地区历史资源,从老一辈“航天人”事迹中体会民族的自豪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对此,学校开展了军训、军营参观等特色活动。温学东老师介绍说,“军训是对学生的意志磨练。很多孩子都能坚持下来,也让父母老师对这些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而军营参观活动主要是学校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到部队参观体验一天的生活,让学生对军人生活有基本的了解。”

  “在学生文章上描述对军训的感受来看,学生在活动中意志受到磨练,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温学东老师肯定了军训的作用。

  一位学生写道:“虽然在最终的展示活动中,我们没有当选为优胜班,但是,相比于军训前,我们的站姿、走姿、原地转身等都已经很有进步了,这难道不是成长和收获吗?”

  从小生在航天之家、住在航天城的六年级一班学生施罗德来说对学校的“航天素养教育”深有感受。二年级时,他很不幸把腿摔伤了,在家要修养三个月。但他觉得作为“航天人”的后代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并且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克服困难,在期末,语数英都得了一百分,被评为“学习小标兵”。

  为迎合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在开展活动很注重丰富创新活动的形式。班级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意见倾向,在一定的主题内,举办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航天素养教育”未来更注重规范化、系统化

  云岗一小的“航天素养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温学东老师谈到,未来工作要总结好这些经验,把好的活动固定下来,规范化、系统化,学校要对活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关注活动与培养目标,与德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航天素养教育”是云岗一小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航天城学校的文化特色,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创新。

  温学东老师说,怎么让学生会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般思考过程的规律,要让学生敢创新。创新是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知道如何去包容别人,丰富自己。“航天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品质,人最重要的社会性质是人与集体、他人的关系,培养好的品质极其重要。所以,学校说的航天素养是培养孩子在小学时候基础性的素养,不是指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航天人,灌输的都是航天知识。

  (陈少媚)

(责任编辑:王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