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动 所以坚守
经过一路晃荡和颠簸,记者一行终于站在了海淀区永丰中心小学的门口。红蓝黄三原色漆成的校舍在四周灰黄的公路旁显得格外独树一帜。这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学校,这是一所九成是农民工子弟的学校,这是一所多年面临拆迁的学校。但正是这样的一所学校,这些年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心甘情愿地、放心安心地来到校门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于此,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家长们和学校的心紧紧相连?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校门。
在辅导员高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路从画着一张巨幅涂鸦“今天你微笑了吗”的校门口,走到了孩子们书声琅琅的教室旁。一路上,学校的整洁、宽敞和现代化、比比皆是的校园文化让人印象颇深:孩子们创意十足的线画叶画吹画、囊括着五湖四海的地图、孩子们随身佩戴的“微笑牌”……这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却无一不书写着“五湖四海一家人 ”“感恩、知足、成长 ”等等永丰独有的精神内涵。
通过高敏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甚至连接送都成问题。不少人是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担负着信任和责任,担子不轻,但让她自豪的是,学校这些年的尽心尽力,从来没有让家长们失望过,甚至让许多家长从开始将孩子委托给学校便甩手不管,到后来的和学校同心同力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努力。这一切的转变都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校长。
永丰中心小学的校长陆鸿平是个笑起来很美的女人,人们常说没有她就没有永丰的今天,永丰的一点一滴,都凝聚着陆校长的精、气、神……在我们面前的她,是个温柔爱笑坦诚平和的人;在孩子们面前的她,是个值得“争着抢着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会并种好的草莓塞给她”的人;在家长们心中,她是个愿意站在雨中为他们和他们的孩子而坚持的人。
“那是去年的家长开放日,”高敏老师回忆道:“那天特别不凑巧,家长们都到操场了,校长就要开始讲话了,突然天上下起雨来,当时我们都慌了!家长们好不容易都来了,这可怎么办?可是后来校长和家长们都让我们特别感动。当时校长没有选择撑伞,一个女人,硬是站在雨中讲了四十多分钟的话……甚至许多家长到最后都主动地放下伞,和校长一样顶着雨,有的还流了眼泪……”当校长和家长甘愿为了彼此而站在雨中坚守,一个学校的精神也就站起来了。
“有多少校长能做到这样?”陈女士的孩子目前就读永丰中心小学二年级,当谈及校长,她不无钦佩地告诉我们:“这几年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好,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入学的时候常常大排长龙,校长看到这么多孩子选择永丰,把自己的办公室都拆了来建教室,让家长们怎么不感动? ”她补充到:“孩子一年级上学期本来在私立学校读,但我实在不满意私立学校的教学,后来把她转来永丰,刚来的时候还有点担心,但后来我看到有这样的校长,永丰没什么好担心的。事实也证明我没有信错人。”
和真诚质朴的精神和满腔热血的豪情比起来,永丰在教学上也毫不逊色。和永丰在课堂上注重个性化培养,但在课后也毫不松懈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学校经常会用短信和我们交流,管的很尽责。”目前一对儿女分别在永丰就读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刘女士告诉我们。
而平时忙到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张女士则表示,虽然自己工作忙,但永丰老师的责任心和学校的纪律性都让她十分放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在校门口拉着刚放学的3年级儿子的手,她坦言道“平时太忙,真的没办法,今天是偶尔来接他,他虽然挺淘气的,但是学校真的管的挺好的,我真的挺放心。”
当问到“这次家长开放活动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家长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的每张笑脸。”“让我看到了学校的发展,看到了希望”“校长的讲话很鼓舞人心”……但似乎每个人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学校让他们很感动。
至此,记者找到了答案。一所学校凭什么让家长们无怨无悔地和它站在一起?因为感动。财力物力人力,许多时候是冷冰冰的,不带感情的。而一间学校,用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和热情才能换来家长们打心底的信任,才能换来托付孩子时的安心和放心,才能换来愿意和学校同在的坚守。
(赵姝怡)
今天你微笑了吗?
11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永丰中心小学的校门前,校园外侧正在拆迁的推土机轰轰地响个不停。走进校园,一面涂鸦墙上的七个大字映入眼帘“今天你微笑了吗?”一个将微笑而非自强不息、成人成才等当做自己的口号和标语的学校背后有着怎样特别的故事?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微笑在小处
在永丰中心小学,微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体现在点点滴滴上。
进入教学主楼,楼梯每一层台阶上都贴着一条黄色的细长标语,“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同学今天你问候了吗?老师,您好。同学,你好。”“同学,今天你微笑了吗?”….
就在这时,两个小男孩迎面走过来,立刻把手举得高过头顶许多,微笑着大声喊道“老师,您好!”原来,他们把记者误以为学校的老师。
在走廊上遇到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羞羞哒哒的举起自己的小手敬礼道“老师您好!”在她的胸前记者注意到一个特别的东西——笑脸徽章。
微笑是一种内在的动力
永丰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的活动形式极为丰富,他们的精力极为充足。
午饭后,校园内开始热闹起来,篮球场上三支篮球队在训练。为了让女孩子们也能够满足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学校特地组建了一支少年女子篮球队。田径场上体育老师带着四个孩子在训练跑步。教学三层里,在布满各种绘画手工艺品的美术室里,十几名小孩子们在练习绘画。
走进一间舞蹈教室,孩子们正为半个月后的舞蹈演出排练节目。当被问到在学校里一天从不休息,中午也要训练辛不辛苦时,参与演出排练的小女孩高则宇摇着头说:“不辛苦啊,我喜欢跳舞,中午排练也不觉得累,跳舞的时候我很快乐。”
这时,参加排练的小孩子们都聚到了记者周围,他们的脸蛋并不是那么白皙,相反地,有些看起来略显粗糙。但在他们的嘴角里露出的全是笑容,即使没有被提问,他们还是大声嚷嚷着“每天早上上学时都会有位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让我们记得微笑,在学校的一天都会很快乐呀!”
这个学校让孩子们记得微笑,这给予他们的是无限的动力,所以无论做什么内心都是快乐的。
“知足、感恩、包容、成长”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学校把微笑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接待我们的高敏老师给了答案——这一切都是校长的主意。她感慨道“这个学校之前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以前孩子们见到老师从不知道主动打招呼,老师们之间也没什么沟通。后来现在的校长上任,做了很多工作,在校园里倡导微笑的理念,现在每天见到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在这里工作也都也特别开心。”
原来,校园氛围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接下来记者便采访了这个促成改变的关键人物。永丰小学校长陆鸿平,一位50来岁健谈可亲的女校长。在谈到强调微笑的问题时,她一脸满足的说:“当初自己在提起这个口号的时候,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懂得知足,学会感恩,相互之间懂得包容,这样才可以成长。其实一切就是希望能切切实实地看到他们能够很好地成长。”
事实上,陆校长的家庭很是富足,这份工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但是她觉得自己在这学校做了8年很值得。“看到这个学校的改变,真的从心里觉得自豪。现在这个学校工作得很开心,而且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她打开电脑上的一个文件夹,这是今年妇女节老师们给她做的礼物。她嘴角扬起笑容,一脸神秘地示意我们做好准备。结果打开之后,还是一个文件夹,名字为“别着急,继续来”再将这个文件夹打开,里面还是一个文件夹,名字是“妇女节,礼物在里面哦”,再点开,还是一个文件夹,这样不断点开20次左右,终于有东西出现了。这时,电脑屏幕上一朵朵的玫瑰花绽放开来,一朵一朵的增加,直到铺满整个屏幕,在每朵花之间又开始一朵朵地绽放新的花朵。
这个校园里满是温暖,不仅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每张笑脸,还有那些个笑容背后温暖的小故事。知足、感恩、包容、成长,陆校长的初衷现在也已有所成效,不仅是在孩子们的成长上,也是在老师们的相处上,更是在自己的生活中。
微笑感染了他人
在这个学校里,记者还偶遇了一位特别的人物——玉树临风摄影工作室荣家祥摄影师。
三年前接到来这个学校拍照的工作,之后便跟这个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把微笑当做自己的灵魂来教育孩子的学校是特别的,把这个理念落到消除更是不容易的。”
这位摄影师说自己第一次来这个学校就被震撼了,从他的观察中他觉得这是个活波但不松弛的学校:“这个学校的孩子们很积极,课堂上小组讨论、辩论时个个都有想法,回答问题时抢着举手。但是细细观察,他们又是很有秩序的,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书包就挂在课桌的左侧上,水杯都摆在课桌的右侧。这些小事容易做但很少有学校会把这些落到实处。”
在荣先生看来,学校的这些特征跟它对“微笑”的重视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当孩子们的脸上堆满笑容,便会带动他们的心里快乐起来。这将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息,他们会不再胆怯受到批评,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动性才能被发挥出来。”
荣先生说,自己现在有个计划,要跟踪一群刚开始入学的孩子6年,直到他们从这个学校毕业,记录他们的成长生活。收录他们的笑容,来为教育做点贡献,也为这个社会传递更多的笑容。
在永丰中心小学观察采访的一天中,看到的是无数张洋溢着笑容的笑脸,是孩子们课堂上的主动,课后活动的热情。
微笑是它的灵魂。这个充满微笑的校园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是充满温暖和感动的校园,是会把他人也感染得快乐的校园。
(曹姗姗)
他们把心给了那些“大眼睛”
细节中的关爱
距离北京市中心两个小时车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会是什么样?在到达永丰中心小学之前我脑海中一直有这样的场景:一群挂着鼻涕的孩子们围着一位满脸心酸无奈年轻不再的老师。但从踏入永丰中心小学到现在写这篇稿子,我仍被这样的学校震撼着。
一进入永丰中心小学大门就能看到“今天,你微笑了么”的标语。我向来相信细节能够真正地体现一些东西。每一阶楼梯上都贴着“礼让右行”、“向老师微笑,向同学微笑”、“同学您好,老师您好”的提示;学校楼道里挂着我国每个省的地图,地图中空白部分有该省的名人介绍;有些楼梯上有各省区的省会名称,“学生们天天看,肯定会记住的”,政教处高敏老师说。对学生的关注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学生放学后我看到门口有警卫站岗,他们说:“每天都会有,中午下午放学都有。”学校中午为学生们配好午饭,送至教学楼中,饭菜不够都可以自己添加,这些事虽然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但是正是这些,体现了一个学校教书育人,“以德育人”的真心。“我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最好,但是只要给我们一件事,我们就去做好。”校长这样说。
把心给那些“大眼睛”
自2010年9月开始,学校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发起的课题,发挥自己尊重、关注不同层次孩子的特点,与22所学校开始了个性化课堂的实践。我们不希望看资料,与校长协商后,真正的走入了课堂,亲身去体验一节这样的课程。
我们进入了李震老师的课堂。首先,学生们分成了四人一组的若干小组,在老师的许可下我加入了其中一组。课文是大家熟知的那篇《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学生们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做了预习工作和“作业”: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答。这样的题目都被写在他们的“工具单”上,这样的工具单是由老师自己设计,分为“预习、课堂记录、评估”三个部分。“这是独一无二的。”李震老师这样说。接下来他们小组内讨论哪个问题最好,然后选出代表发言。当李老师说“好!同学们可以相互提出自己的问题了!”之后,我发现几乎是每一组的代表都踊跃地(毫不夸张的说甚至是拼命地)举手发言。每个人都尽力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回答别人的问题,对别人的回答作出评价,孩子们的活力从他们的身上发射出来。学校辅导员高老师称之为“对生命的唤醒”。这样的课堂没有一个孩子不爱。他们心中真正所想得以表达,他们在课堂上倾听、讨论,他们无畏地畅游在没有成人世界所有污浊的世界里,讨论着“大眼睛”的专注和忧郁,他们比书上的那双大眼睛更加打动我心,他们是鲜活的,他们比一些重点学校的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作用,更加如大眼睛般珍惜学习的机会,他们专注却不忧郁。“‘大眼睛’有什么精神?”又一个孩子问到。“他有理想!”这话掷地有声,他们也许比其他孩子苦,比其他孩子穷,但是,他们如大眼睛一般“再苦再穷也有理想”。正如他们的校训:自尊自强博学诚信。孩子们在学校中学会的有知识,有学习方法,更有自尊自强的品质。
老师通过个性化的教学,使得学生个性化地享受学习过程,“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对学生们进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感情得到提升,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校长说。当然,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在学校中随机地采访了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他说:“我在课堂中敢发言了……原来我不敢说话……现在我觉得,我和大家平起平坐!”“那你觉得听别人发言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问他。“我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觉得我自己在想。”学校课题研究负责人王老师说:“我们希望使孩子们有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出自身的个性。”永丰中心小学在教育的个性化领域,已经成为了“领头羊”。
孩子们在下午4点放学,“作业大概五点就能写完!”他们说。广播响起了,“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一天的学习又要结束了……”对于大多数其他学校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解放的美妙乐曲,但是对于永丰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不愿意听到这些声音。他们愿意在学校学习,他们沉浸在学校别样的精彩中。我在运动场上找到了两个正在打篮球的小女孩儿——馨琪和思宇,她们非常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她们爱学习,爱运动,爱唱歌,更爱永丰中心小学。“如果你家门口就有一个很好的学校,有很高的升学率,你到这儿来上学却需要很久,你还会在这儿学习吗?”我问她们。“不愿意,我们更愿意在这儿上学。”她们非常坚决地回答。
(吴玛 瑞雪)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