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身边的好学校”活动采写之“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学设施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65年悠久历史的完全中学。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她正以崭新的理念和踏实的态度播撒着教育的种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如果说精神的营养是内涵,那么教学设施便是必不可缺的支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所悠久老校的设施新变化。
硬件设施,现代化、数字化
通过近几年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政府对该校资金投入的增加,四十三中的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学校,有一座实验楼,三座教学楼,一座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并不特别宽大的校园内,学校设置了一个塑胶操场并配有八个篮球架供学生锻炼,同时在北面还建设了一个小型单双杠沥青操场,并且严格贯彻区教委对学生们体育课的要求,每学期都为学生进行篮球、单双杠等不同项目的训练。
除了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校方更是努力在学习方面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四十三中共配备有物理实验室三个,并且采用先进的韩国KD技术,更加数字化、直观化的为同学们进行课程讲解;还有化学实验室2个,能保证初中同学基本上一周一次、高中同学一周一至两次到实验室进行实地操作。在语音教室中,同学们可以进行电子测试、练习英语听力,增进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音乐节、毕业季的时候,学校专门的艺术团还会在多功能厅为师生带来视听盛宴。闭路电视、校园网、宽带已经被配备入每一个教室,且教室内都装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为方便教师教师教学,电子备课室、数字实验室也建设齐全。
为了拓宽教职工和孩子们的视野,校方建立了教师图书馆和学生图书馆,两个校区共有馆藏7000多册,内容涉及专业教材、小说、传记、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为保证同学们的健康,学校医务室有较健全的设备,并定期组织学生体检。
软件设施,人性化特色
在软件设施方面,最为师生们称道的就非食堂莫属了。从粗加工间到师生餐制作间,再到面食间、消毒间,每个制作加工间都有层层工序把关,生熟配料仔细归类,餐具、地面都经过专门清理与消毒。而且菜谱是由食堂管理员赵老师亲自定制,配餐合理、每天都不一样。“我每天都换着样给同学们做”,说着赵老师拿出了她从2007年到2012年每天所定制的菜谱,足足有5大本。“我觉得我们食堂的饭菜特别可口,而且很干净,汤品特别多,我很喜欢。”四十三中初一张同学称赞道。“而且还有水果和酸奶供应”,她的同学补充说。为了避免用餐拥堵状况,学校实施了用餐时间错开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有秩序地用餐。
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四十三中的另一大亮点。穿插在教学楼之间的是假山、小溪、鱼池还有文化走廊。春风微拂,徜徉其中好不惬意。“孩子们喜欢这些”,总务处主任常耀华老师说道“我们力求人性化教育,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创造宽松的环境,这样能够减轻他们的压力。”
毕业生,我们的重中之重
学校对于毕业班的同学还有特别的优待。毕业生被安排在安静的南校区(目前由于抗震加固暂时借出),环境较为幽静、不受干扰,而且学习环境较为宽松。同时,在饭菜方面学校还给予了他们一定的补助,多为他们提供一餐(晚餐)。干部及教职工人员都全心全意的致力于毕业生的培养,以求为他们创设最好的冲刺环境。
队伍建设,效果优异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学生问题分三级解决(班级,年级,学校);校方还重视对后备力量培养,新任老师参与班主任实习、增强气质,为以后担任班主任打下坚实的基础;年级组长的能力超强,管理涉及教学、德育、班级等多个方面。四十三中更是南区唯一接受特教生的学校,校方专门为他们创设了特教室并且每周组织活动,老师更是无微不至地给予特殊学生关怀,有一名残疾同学还在残奥会上获得了金牌。因此,四十三中在北京市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坐落在西城区古文化街琉璃厂附近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受琉璃厂文化的影响,学校人文气息浓厚,人际关系和谐,校风积极向上,既古朴又现代。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多的学生来体验她特有的风采。
(王雅贤)
胡同深巷藏不住学校的特色活动
——“身边的好学校”活动采写之“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
在北京市西城区,有这样一所中学。她,即将迎来65周岁的生日;她,坐落传统狭窄的胡同里;她,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她,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她的名字就叫“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以下简称“43中学”),她是一所初中,也是一所高中。
43中学现任校长陈利华,有校级干部4人,中层干部6人,办学效益高,德育工作强。她的前身是“北京私立惜阴中学”,创建于1947年6月19日。长期以来,学校中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区同类校前列,近年来考上市区重点高中率约为35%,高考本科率约90%,2011年的本科率更是高达100%。而在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和稳定优良的教学质量外,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43中学为学子们准备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传统优秀的艺术特色活动
43中学是北京市艺术特色学校,十分注重学生艺术特长的培育。这在普通高校中是很少见的。学校在初中就开设了声乐,管乐课程,并且常年招收艺术特长生。43中学生合唱团成立于建校初期,现包括男声合唱团(男子汉合唱团)、女声合唱团及混声合唱团,现有团员110人,辅导教师5名,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写满荣誉、极具特色、团结进取的团队。2006年校合唱团被认定为宣武区学生艺术合唱分团。学校合唱团曾参加过多次校内外演出,并且多次获得过各种奖项,例如2012年北京市第十五届合唱节获高中校级合唱二等奖,初中校级合唱三等奖。从2010年开始,学校的合唱团有了“声乐专场演出”,学校里也有自己专门的合唱排练厅和小剧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男子汉合唱团”,它曾经是西城区唯一一支男声合唱团。
学校在每年12月份临近新年的时候都会举办艺术节,不仅有新年联欢晚会还有美术作品展览,有艺术才华的同学可以一展身手,艺术节的举办也为同学们的艺术特长培养提供了方便和机会。
此外,43中学还有各种艺术特色活动。例如5月份的“班班有歌声”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合唱;还有“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学校请来专业的艺术家或团队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演出,为同学们展示专业的传统的民族艺术。丰富的艺术特色活动为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添加了浓浓的一笔彩色。
严肃认真的“少年模拟法庭”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法制观念,使枯燥的普法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43中学联合西城区法院在初二年级开展了“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使普法知识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法制教育更是义不容辞,但是普遍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相对老化,缺乏生动的教育载体,而43中学则是以“少年模拟法庭”这种既创新又有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感受、品评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弥补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单一性。一模一样的模拟法庭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也让同学们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同时,学校还会组织同学参观“少年管教所”,更深一步地对同学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43中学在学生的法律观念建设上十分创新而有效。
坚持奉献的志愿者活动
43中学的同学们都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无私的“志愿者”,学校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无论是在校内还是社区,我们都可以看到43中学可爱的同学们,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奉献着。
43中学的同学们曾参加过“绿丝带”等志愿活动,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们感恩的品德,也培养了学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学会用自己力所能及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学校的志愿活动也是获得了社区等外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欢乐有趣的“大卖场”
“大卖场”是每年由校长带头,教职工和同学们拿出自己心爱的物品进行出卖,卖得的钱全部捐给红十字会。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社会经验,更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今年的“大卖场”活动中,陈利华校长拿出自己全套50余本武打书,带头将自己的物品捐出。记者采访到一位正在读初一的张同学,她表示,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卖场”活动了,她拿出了自己的书、笔、钱包、笔袋和台灯进行出卖,卖出的钱和其他人的一样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大卖场”教会了同学们社会上最普遍的交易,也教会了同学们用爱心温暖世界。
43中学的开外活动可以说项目全、覆盖面广。除了上述几项活动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体育节”、“科技节”、专门为初二同学准备的“14岁生日会“和专门为高三同学准备的“成人礼”等各种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43中学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同学们展现了快乐有趣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加强了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建设。
即使是坐落在曲径通幽的胡同深处,也藏不住学校为学生开展的如此纷繁的活动,更挡不住学校多方位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活动不仅仅是丰富了生活,更是用更有效更深刻的方式教育了学生。
(胡宏超)
北京43中——平民教育中的精英校
四月里的北京春暖花开,记者在绿意初现的老北京胡同里走访了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
前身是惜阴中学的43中有着六十多年的校史,从最初的几幢平房教室到现在南北校址共1.7万平方米,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跻身北京百所名校,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逐渐走上了严谨治学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
教学成绩斐然
43中的教学成绩在全市的普通校中是很卓著的,历年中高考不少学科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市、区重点学校。
2011年中考43中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在460到470之间,在普通高中里名列前茅。尽管有些学生的中考成绩位次较低,然而在43中接受三年的高中教育后,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在区里的排名也逐年上升,在最后的高考中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圆一个大学梦。2011年高考43中的本科率达到了令人惊异的100%。这些十分“给力”的数据,无不体现出学校的较高的教学水平。
在班级建制方面,43中共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八百人,从初一到高三每班仅有三十余人,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足够的关注,得到老师在生活与学习上的诸多指导。在职教师一百余人,平均每名教师仅指导八个学生,远低于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关于城市高中师生比例1:12.5的规定。43中教学成绩优异正是基于这种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优秀教师队伍
一所“好学校” 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有“好老师”,43中恰恰是这样一所拥有众多好老师的好学校。
43中的教师队伍目前比较年轻,这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注入了创新的观念,师生关系也因为年龄差距较小而十分融洽。创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对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习惯贡献良多。
虽然年轻可是老师们素质过硬。学校教师队伍中多人、多次在全国、全市、全区的教学基本技能大赛、教学设计大赛等教学比赛中获奖,拥有8位区级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前不久的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43中老师获得区特等奖、市一等奖的荣誉,这样的成绩超越了很多示范校。
43中老师的敬业精神与对学生的关爱更是值得敬佩。身为普通校的43中,生源大多来自普通家庭,也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在不久前初中某老师私下为班上的困难学生垫付饭费、春游费用等一千四百余元,从未向学校领导诉苦说难,后经年级主任深入了解才向学校汇报了此事。这仅仅是43中教师爱学生、爱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43中身为一所普通高中却能创造出斐然的成绩?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优秀教师的存在。学生自身努力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举足轻重,把学生扶上马,帮助学生走一程,是43中老师们最大的心愿。
成绩之外的教育
43中坚持两全的教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两手抓,致力于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成绩优异的43中人。
学校鼓励学生发展自我个性,通过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有着个性特长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每年春秋两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体悟知识,学校还突破“成绩至上”的观念,教育学生“每个人成功的标尺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成绩的高低,探求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
43中的教育管理不可谓不严格,然而严格中却又透露着温暖的人情味儿,这造就了它严谨不失活泼、勤奋而不失智慧的校风,造就了“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四十三中精神,造就了一批批“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43中人。
总的来说,43中虽然是一所普通校,可是它的教育一点也不“普通”,作为一所“胡同中学”,比起示范校来说它更加贴近普通民众,当得起“平民教育中的精英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