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身边人的评论

李秀英讲述与周小燕的师生情

2012-07-03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收藏

  1994年周小燕歌剧中心面向全国招生, 当时选了五个人,我很幸运的被选中。从那年开始,我跟随周小燕老师学习声乐。在上海学习了三年后, 在没有任何工资收入的状况下,我的生活遇到了困难,过得很窘迫。那个时候我曾想放弃,因为真的很难再坚持下去。周先生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后,对我说:你到我家里来住吧!就这样,我很荣幸的,跟周老师朝夕相处了两年,同吃同住,度过了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两年。

  周先生是位了不起的老师,在这两年相处的过程中,周先生用心育人。谈到用心,我用3个词来概括她,细心,耐心、专心。

  周先生在指导我们的时候非常细心,细心到如果我要上台演出,他会考虑服装、发型该怎样搭配,音乐会哪天举办,唱什么样的曲目,以什么样的状态去驾驭歌曲等等,她都会细致入微的考虑,并给我以指导。有时,我或者身边的同学们情绪不好,她会走到身边,轻轻拍着肩膀说:“为什么你今天的情绪不高啊?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能把歌唱好呢?”接着就会开导我们,抑郁的情绪在与周先生交流后就会一扫而光,再次情绪饱满地投入演唱。周先生总是在用心感受着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我们力量和阳光。

  说到耐心,我觉得这点是我很需要向周先生学习的。06年回国至今,我已经做了7年的老师,在这7年的教学里,每逢遇到多次指导依旧出错的学生,我有时会失去耐心。我自己觉得是很简单就可以完成的,不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多次犯错,会责备学生。可我回头又想,该在这个问题上好好反思。我过去犯错,周先生总是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没做好?”她从来不责备学生,从来都是从她自己出发,去寻找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做不好。我记得有一次,她怎么讲解我都不明白,我就觉得自己的声音就是对的,周先生认为我的声音不够前倾,太往后了,需要再往前一点。而我却认为如果发声方式再往前唱,不就变成了民歌了,没有真正明白周先生的意思。周先生为了给我解释清楚,想了很久。到了第二天早上,她对我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分不清这个声音到底是往前还是靠后,这个差别很大,你对声音色彩敏感度的理解有些偏差。是你的耳朵没有到你该到的地方”。解释完就开始比划和示范,最终让我真正体会和明白了她的意思。

  最后一点,专心。我觉得用“学生是周先生的一切”来形容周小燕先生一点都不夸张。周老师是把学生视作她的一切。她的孩子在国外,一年会回来看她几次,每次待一两个星期陪她。我知道这个时间是老师和家人一起共度的时间,很宝贵。所以每逢这时,我就不会去上课,让周先生和孩子们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可周老师却打电话给我,让我继续来上课。她说:“不行不行,怎么能耽误你们的课程,课还是要继续的。”就这一点,我特别感动。孩子回来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可周先生从来都不舍得丢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堂课。这也更激励我在作为一个老师的时候,去怎么样更好的要求我自己。

  能够遇见周先生,受到她的细心的指导和培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周先生总是努力为学生争取每一个机会,让我们有足够的经历,得到很好地锻炼。所以后来走到了国际的舞台上,也能很自然的应对。

  2005年算是一个契机吧,我从国外回来,参加了周先生88岁的一场音乐会。当我们师生手挽手唱起《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眼睛里都含着泪水。看到自己的老师88岁还依旧神采奕奕,跟学生们分享舞台,我觉得这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周老师的精神,让我激励自己去做得更好,是我一生追求的楷模。

  (李秀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