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王振亚 黄军山
2008年年底,湖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3名电力工人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冒严寒除厚冰献出生命的壮举,许多人至今难忘。当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了他们的家属;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承诺:“要让烈士子女读最好的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
3名烈士共留下6个孩子,当时最大的10岁,最小的才2岁。4年过去,6个孩子成长顺利吗?在哪里读书?是否做到了“享受最好的教育”?3月5日,记者采访了其中4个孩子及他们的12名老师。
今年13岁的周凯权,现在明显开朗多了。屋里坐着十几个陌生人,他神态自然、满脸微笑地和记者聊起了“进城”后的学习生活,他说,爸爸刚牺牲那阵子,他和妈妈、妹妹整天抹眼泪,是长沙的老师和同学们让他找回了久违的笑容。周凯权的父亲是周景华,2008年,小凯权9岁,妹妹周萱阳2岁。
当时,周凯权正在新邵老家的农村小学读四年级,牺牲之前,周景华一直想把凯权带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没想到,周景华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愿望却实现了。
2009年的春节刚过,长沙市最好的小学——砂子塘教育集团校长孟毅,就开着车从长沙颠簸200多公里来到周凯权家——新邵县潭溪镇,将他一家三口接到了长沙。第二天,小凯权被安排到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四年级(5)班插班就读,学校还帮他家在附近租了房子。接下来,周凯权两年半所需要的费用共计5万余元,学校全免。小学毕业后,小凯权家附近最好的初中稻田中学又向他敞开了大门。
3名烈士中,罗海文的情况最为特殊。罗海文有3个孩子,大儿子罗涛患有脑瘫,快10岁了,智力还像个幼儿。在媒体记者和长沙市教育局的帮助下,2009年春季,罗涛免费进了长沙市盲聋哑学校;二儿子罗棚更是开心,插班进入了长沙市名校——岳麓区高新博才学校,同样,每年1万多元的食宿费全免。当年亲手为小罗棚办理入学手续的副校长刘江虹介绍,不仅如此,其他所有零星花费,比如每学期300多元的校车费,还有班费、春游秋游费等,学校都是全免,去年罗棚10岁时,班集体还专为他过了个生日。
“别的孩子订了牛奶、杂志,罗丰家里没有准备的,只要其他学生有的,我们都会给他准备一份。”去年秋季,已免费上了两年幼儿园的三儿子小罗丰又到了入学年龄,高新博才学校又敞开大门迎接,他的班主任胡斌说,罗丰的妈妈忙于生计,班上的家委会还张罗着,每周五将小罗丰接到其他同学家里先补习功课,再送回家。
“都过去几年了,学校对孩子还像以前那么好。”能一直免费在这么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周围所有人对孩子都这么好,妈妈谢志红感动得眼泪直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周凯权的妹妹周萱阳和罗长明烈士的女儿罗灿尧,也都就近上了长沙市劳动东路小学。
“这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直关注并协调此事的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华说,烈士为老百姓,为国家牺牲了生命,教育系统理应为他们解决具体困难,“我们一定会坚持帮助他们,至少到高中毕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