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生17年爱心接力助老——

空巢老人珍藏的17张全家福

2012-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记者 刘玉 刘立凯 通讯员 于艳洋

  大连理工大学东山生活区住着89岁高龄的张义新和85岁高龄的刘澍夫妇。他们家珍藏着17张“全家福”。尽管这17张“全家福”上,每一张都是不同年轻人的笑脸,但照片上的每个人,老两口都能叫得出名字,说得出故事。

  张义新夫妇是大连理工大学离休干部,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在美国,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离休后,老两口身体大不如前,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处境比较艰难。1996年春天,在大连理工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介绍下,化工学院1995级3班团支书陶颖带着同学们走进这个空巢家庭。从此,两位老人的生活照进了一缕阳光。9503班的学生们毕业后,下一届学生继续照顾两位老人,从9703班、9803班、9903班,直到现在的1101班。爱心助老的接力棒在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的手中传递了17年。

  从1996年起,每个月学生们都会到老人家里收拾卫生,把顶棚、窗户、地板,甚至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干完活儿,学生们就陪老人聊天。刘澍爱好文艺,有时学生们就唱歌给她听,她高兴得和学生们一起唱。平日里,学生们会不时地去看望“爷爷奶奶”,教老人学电脑,搀扶老人散步,置办日常用品,请医生看病,老人住院时到医院陪护。逢年过节,学生们还会登门探望或电话问候。每当新学期开学,老人家里更是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刘老师喜欢画画,同学们也记在心上,经常跑到很远的地方为她购买物美价廉的画具。

  2005年,在2001级和2004级学生的建议和鼓励下,爱好国画的刘老师决定办一次个人画展。学生们承担起开幕式、保护画卷、布置展览等工作。筹备期间,搬画的任务尤其艰巨,可学生们硬是将一幅幅画从生活区搬到步行需要十几分钟路程的伯川图书馆。2005年5月,刘澍老师的画展成功举办,反响热烈。画展后,刘澍老师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又出版了画集。画集广受好评,刘老师因画结友,老两口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了。

  17年来,学生们与两位老人结下了“忘年”情谊。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然牵挂着两位老人。1999级的刘明、2000级的曹洪瑞,经常利用下班时间、休假时间看望两位老人,陪他们看病,教他们发邮件。2011年重阳节前夕,陈洁、邢路阳还特意打车陪二老去学校西部新校区参观,老人在他们的搀扶下第一次走上图书馆的大台阶,登高望远,尽览西部校园美景。这么多年来,两位老人已经习惯学生们的陪伴。这些青春学子用热情、坚持、爱心与耐心,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如今,这种助老爱老的爱心行动已经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蔚然成风。2009年,学校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专门帮助有需要的离退休老教工,定期看望、“陪聊”,临时“受命”打理生活琐事。经过近3年的发展,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如今已有近600名青年学子加入到队伍当中。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