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叫得出全班学生名字,不难;年级组长叫得出全年级学生名字,有点难;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80后辅导员,能当面叫出自己带教院系内约1000个大学生的名字。
从读大四时的兼职辅导员算起,被学生叫做“顾导”的顾希垚,8年来仅与学生单独谈心就超过5000人次。
忙新生入学,得病危通知
顾希垚,看上去像江南书生,其实是个东北汉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他都就读于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4年大四时干起兼职辅导员,硕士毕业后正式留校任辅导员。
2009年新生入学时,正值甲流肆虐,迎新令他片刻不得放松。一场小雨淋后,他连续7天高烧不退,经诊断为重症肺炎,一纸病危通知让妻子、父母和岳父母泣不成声。在重症监护病房的25个日日夜夜,看着病友们入院、出院或离世,他感受着生命的流逝,却不希望他人为自己的病痛再付出。每天都有学生来看他,他总是笑着说“没事的,会好的”,并让学生把水果带回去分给大家吃。学校“思政办”的同事说,“顾导”在病床上还牵挂着400多名学生奖助学金评审的事。幸运的是,爱与坚强助他重获新生,再次回到辅导员岗位。
在辅导员这班岗上,他经历的离别不止这次。作为学院世博志愿者工作负责人,“顾导”承担全院五六百名志愿者的报名、选拔、培训、管理等任务,担当世博会D、E片区轮值主管,日日奔波于37个服务岗点,与数百名志愿者同进同出,天天到凌晨1点半才能休息。正在此时,远在辽宁的家中传来老父癌症晚期的噩耗。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毅然选择坚守在世博志愿岗上。世博会一闭幕,他便乘坐当晚飞机匆匆赶回,在病床前陪伴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的12天。
好集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顾希垚说,他最骄傲的不是那尊“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奖杯,而是他的学生就业质量全校第一,大多选择国家重点行业,所带本科生党员比例超40%,所带研究生党员比例超80%,所带班级涌现出上海市先进集体,还有一人获评全国三好学生。
再好的集体,也难免有人落后,可“顾导”说“一个都不放弃”。学生小韩来自河北一个农民家庭,大学里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进入大二,“顾导”建议他参军入伍,锻炼个人意志品质,回来继续学习深造。他与小韩父母多次联系,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那年11月,已经通过两次参军体检的小韩即将在次日参加第三次体检,可他一整天手机关机,同学们都联系不上。“顾导”急了,带着学生在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找了个遍,都不见其身影。
“如果不参加这次体检,小韩将失去这次参军机会,等待他的也许是退学警告甚至退学。”在凌晨2点半的嗖嗖寒风中,顾希垚和小韩2名室友在校外网吧挨个搜寻,终于找到小韩,带回寝室休息。最终,小韩成功入伍,并在部队入党。次年春节,“顾导”意外接到小韩从部队打来的问候电话,感动得几乎流泪。
顾希垚带教期间,携笔从戎的学生有3名。小梁曾与小韩一样沉溺网游,降级后转入顾希垚带教的年级。小梁入伍2个月后,给“顾导”写信:“顾导,收到你的信我很激动。没想到我到了部队,你还继续关注着我,说实话,感到很温暖……”
带好头,献血军训各八次
“只有自己奉献他人,才能带动他人奉献。”在顾希垚看来,希望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
他带头参与无偿献血,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从读本科算起,过去10年他已8次参加义务献血,荣获“上海市无偿献血纪念奖”。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所带学生李鲁已通过骨髓库比对,与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全市第205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辅导员带一届学生,通常三四年一个周期,哪会年年军训?可这10年来,“顾导”放弃了8次暑期休假机会,在暑假军训中穿上橄榄绿,8年来担任过班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营参谋、副营长、副教导员等等。抗击非典那年军训,由于部队无法到校组织训练,“顾副指导员”每天督促学生测体温、日常训练及晚点名。
2005年9月起,顾希垚担任学生楼栋的生活指导教师。同吃同住,每晚巡楼,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这几年来,生病学生喝过“顾导”煮的鸡汤,困难学生收过“顾导”给的衣物,失恋学生听过“顾导”劝导……
2007级毕业生欢送宴上,当《朋友》之歌响起,学生代表将一本有全体同学照片的纪念册送到“顾导”手中。当时,顾希垚难掩泪水,连歌词都唱错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