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校校有食堂 人人吃午餐”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经验体会和意见建议

2013-04-12 来源:全国学生营养办收藏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鸣明

(2013年4月1日)

  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召开,我们深感荣幸,倍受鼓舞。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2011年,省政府出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目标,赢得各方称赞。

  一是“校校有食堂”。2011年我省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各级共投入6亿多元,建成了9961个村级以上中小学食堂。2012年又按每个校点1万元的补助标准,为3404个教学点建设了简易食堂,实现了“校校有食堂”目标。

  二是“人人吃午餐”。2011年至今,中央累计下达资金44.05亿元,在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5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我省在14个县1200所学校积极推进地方试点,基本实现农村学生“人人吃午餐”的目标。

  三是“各方都叫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惠及广大农村的民生实事,家长不再为孩子在校吃不好午餐而发愁,社会各界纷纷叫好,国务院领导对我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给予充分肯定。

  二、特色突出,管理规范

  (一)精心办食堂,实行“自办自管”。两年来我们共建设了中小学食堂13365个,配置了必要的厨房设施设备,并全部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多个食堂,严格按照公益性、零利润原则交由学校自办自管,确保农村学生都能在校午餐。按照食堂工勤人员与就餐学生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100标准配备工勤人员,并优先从代课人员中选聘,工资和社保等待遇由县级财政承担。

  (二)做好“三个活”,确保“三个安全”。我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是重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一项名符其实的“政治活”,必须认真做好。营养改善计划也是一项“集体活”,只有在政府统筹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才能持续做好。另外,营养改善计划还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方式。此外,我们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推行“五个化”,严格规范管理。为推动营养改善计划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实施,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形成了我省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餐的“五化”:一是配餐食谱科学化。二是食品监管社会化。三是资金监管透明化。四是责任分工明细化。五是素质教育常态化。

  三、排难而进,开拓进取

  尽管我省初步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但由于我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财力不足,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校食堂条件有待改善。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食堂是利用闲置校舍改造而成,面积狭小、容量不足、设施简陋。许多村小仅有个“伙房”,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面实施,食堂普遍超负荷运转,一些学校则把教室临时兼作“餐厅”使用。希望中央能继续加大对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及食堂建设的投入,使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实现从“有”到“好”、从“简陋”到“规范”的转变。

  二是国家试点覆盖面有待扩大。我省未列入国家试点的23个县(市、区) 与国家试点县相比,农村贫困程度差别不大,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实行地方试点压力很大,难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施质量。希望国家能将我省所有的县(市、区)纳入国家试点范围,特别是新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余庆、钟山、兴义、都匀、凯里等5个县(市、区),恳请能在本学期内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同时,按国家现行政策,入城就读的农村学生未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现行政策与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建议国家参照中职免学费政策,将县镇学校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

  三是工勤人员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工资开支目前每年全省至少需要6亿元,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建议中央将食堂工勤人员工资社保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方式予以解决。

  四是学生膳食补助标准有待提高。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每生每天3元钱的补助要开好营养餐,难免捉襟见肘,建议国家将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钱。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推进学生食堂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有序运行,努力实现以县为单位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让中央放心、让百姓满意、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王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