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统筹推进两个“全覆盖” 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

2014-04-11 来源:全国学生营养办收藏

云南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 邹平

2014年4月10日

  2011年,国家启动营养改善计划,云南85个县纳入国家试点,针对云南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自筹资金把其余44个县纳入地方试点,与国家试点同标准、同步实施,实现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013年,我省又将因中小学布局调整进城就学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全省52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现将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统筹协调,两个“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政府统筹,全面覆盖。为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多次作出批示,省长李纪恒同志两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决定在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的同时,多方筹资,实现全省“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惠及全省29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生。

  二是合理分担,落实资金。实现两个“全覆盖”,44个非国家试点县每年需资金9亿元,“一补”全覆盖,还需资金2.67亿元,两项合计我省共新增投入11.67亿元。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体现以县为主的原则,按照“一补”资金的分担办法由省州(市)共同分担,经济条件较好的州(市),资金由州(市)自行承担;经济条件一般的州(市),视具体情况,由省与州(市)按5:5、6:4、8:2分担,经济条件较差的州(市)资金全部由省级承担,从而确保资金能按时足额到位。同时,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等8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机制。

  两个“全覆盖”的实施,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已由“两餐变三餐”,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得以养成,饮食结构不断优化,受益学生体质明显改善,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经调查,17.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2.2%的学生表示“满意”,18.9%的学生“基本满意”。

  二、建好食堂,全面推进学校食堂供餐

  一是全面做好规划。为全面推进食堂供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省对营养改善计划食堂需求情况摸底,逐校进行了认真规划,全省规划新建食堂项目学校共12334所,规划面积532.58万平方米,需资金86.62亿元。

  二是统筹资金安排。2011年,我省超前筹划,提前筹措下达资金6.6亿元用于学校食堂建设和设备购置。为完成全省中小学食堂规划建设任务,省政府决定,凡是中央要求安排地方的项目资金,省级都足额配套,另外还要求经济条件好的州市再增加一定量的配套资金,2012至2013年,全省地方财政共安排资金28.2亿元用于中小学食堂建设,到目前,全省投入中小学食堂建设资金60.5亿元,使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标准和要求。

  三是强化食堂管理。根据省政府关于学校食堂必须退出经营承包的要求,从2012年6月起全省建立了食堂退出经营承包月报制度,经过督促,全省12484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食堂,已全改由学校直接管理。截至目前,我省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已超过82%。

  四是配备工勤人员。为确保学校食堂零利润供餐,省政府要求按照每50名学生配备1名工勤人员的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性岗位等方式为中小学配备工勤人员。2013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增食堂工勤人员7131人,其中: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6482人,投入资金9723万元,全省共有食堂工勤人员4.33万人,有效解决了学校食堂工勤人员紧缺的问题。

  三、加强公示公开,确保资金、食品和人员安全

  为做好公示公开工作,我省下发专门通知,要求所有试点学校建立统一的公示制度:一是建立管理委员会,每周至少组织1次学校提供的菜品满意度调查,由家长委员会、社区管理人员或教师品尝后,提出改进意见。二是在学校大门口设立公示牌,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政策、补助标准、资金使用情况和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示;三是在学生食堂门口或学校醒目的位置设立公示栏,对食堂菜品价格、市场行情调查的副食品价格、学校采购的食品价格等进行公示;四是通过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园信息公示栏等对相关信息进行公示。五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做到8个“要”:学校食堂要凭证营业,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范,大宗食品要统一招标采购,原材料采购要索要票据,进货要查验,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食品要留样,以此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供应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和安全运行。通过以上公示制度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我省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食品和人员安全。

  四、开展勤工俭学,进一步改善学生生活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我省要求各地有条件的地方,对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小学不少于5亩、初中不少于10亩地配备勤工俭学基地。为加大扶持力度,省政府还安排了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勤工俭学。2013年,全省共有6602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基地达到8256个,面积7.35万亩(新增2370亩),勤工俭学纯收入达到3.45亿元。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有效补充:一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收入可补贴并增加学生食堂菜品的份量和提高质量,平均每天可给学生增加0.5元至2元的伙食补贴;二是更好地解决了蔬菜和肉食等菜品的供应,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30%到80%的蔬菜和肉食可自给自足;三是勤工俭学自给自足的食品,可有效的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四是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动手能力。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要求和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食堂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让党中央放心、群众满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于晓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