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 全国学生营养办副主任 田祖荫
(2012年9月17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秋季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现在开始。
在主会场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代表有: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学生营养办主任鲁昕同志,各位副主任,有关专家,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教育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有关媒体的同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生营养办主任、副主任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各省分会场参加会议。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四项:一是通报督查情况,二是地方交流发言,三是部署有关工作,四是领导讲话。
现在进行第一项,请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同志代表全国学生营养办,通报今年5—7月对中西部22个省份进行专项督查的有关情况。
现在进行第二项,地方交流发言,今天的地方发言共有三个。
首先,请湖南省学生营养办主任杨定忠同志发言
现在请贵州省毕节市副市长冉霞同志发言
现在请陕西省石泉县副县长刘海峰同志发言
我们今天分别选取一个省级代表、一个市级代表、一个县级代表发言,目的就是要非常明确地传达一个信息:地方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也是国务院领导明确要求的。省级要“统筹”,市级要“协调和指导”,县级要“落实”,谁都不能当“甩手掌柜”的。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可能有困难、有问题,但这些都不可怕,都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争取资金、妥善解决。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的营养补助、投入100亿的食堂建设资金、投入60、70亿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家应该有信心。最可怕的就是不动,就是只看得到问题和困难看不到成绩和进步,只想应付差事不想动真格的。我们希望大家像湖南、像毕节、像石泉一样,为了孩子的营养健康,舍得花钱、舍得出力、舍得吃苦,真刀真枪地干活儿。
现在进行第三项,部署有关工作。
首先,请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巡视员孙新华同志,就营养监测评估工作提出要求。
现在请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同志,就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提出要求。
现在插入一个小议程,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段节目。
现在进行第四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鲁昕部长做重要讲话。
鲁昕部长的重要讲话,总结了前一阶段各地工作进展,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营养改善工作的批示和要求,对秋季开学后的工作作了部署,请各省学生营养办认真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按照部领导要求,我再就营养改善计划专门强调4件具体事:
一是请黑龙江、内蒙古、江西、河南4省份学生营养办主任引起高度重视,对21未开餐县逐一制定具体对策,确保秋季开学后全面开餐。否则,只能麻烦这几个省的营养办主任向主管省长汇报一下,下一次再被曝光这样的问题时,请他们去向媒体和社会公众解释。
二是请采用供应牛奶或“牛奶+X(鸡蛋、糕点、火腿肠等)”比例较高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组织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一下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批示和15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细则》第13条、第14条,从秋季学期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过渡到“食堂供餐为主”和“完整的午餐为主”。营养改善计划不是阶段性工程,搞三年、五年就不搞了;更不是临时工程,今天吃明天就不吃了;不能采取简单应付的办法,对付一天算一天,而是要有统筹规划、长远打算。一下子过渡不了的,也要把工作做细,多替孩子们想,多征求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北方某省的一个县,上午十点左右给孩子加一顿“牛奶+面包”,就让学生很是为难。如果不吃早饭挺到十点,会很饿,受不了;如果吃了早饭这时再加吃这一顿牛奶和面包,中午饭时肚子又不饿,吃不下。这样的操作方式就不太科学。我们不希望再出现这样的现象。
三是2011年中央已安排食堂建设专项资金、但仍未按时报送食堂规划的各省(前面通报中已点名),请速补报;已报规划但内容不合要求,具体如没做总规划、没把资金用于国家试点县、安排给了国家试点县但没用于食堂建设的,一律要尽快调整。我们不能一方面到处大声吆喝缺食堂、缺资金,一方面给了资金却不好好规划、不赶紧使用。中央财政拿出这些钱不容易,各省一定要按项目管好、用好。
四是为解决各省实际在校学生人数与事业统计人数(也是核拨资金人数)不一致的问题,根据部领导要求,今年7月下旬教育部财务司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省逐县核一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人数,于8月15日前上报,但迄今为止,尚有湖北、陕西2个省未报送,请这两省抓紧。没有准确的人数,就没法拨钱;拨了钱,就存在安全隐患。前一阶段,不少地方被媒体曝光虚报学生人数套取中央专项资金、甚至存在什么“幽灵学校”之类的现象,对教育形象损害极大,我们不希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正在建设的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请大家理解、支持,做这件事是增加了些工作量,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但这不是害大家,而是在帮助大家。有了准确的数据、有了完善的系统,将来我们说起话来才“硬气”。
最后,借此机会,我再简单讲一下校安工程的事,麻烦大家转达一下。
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小时后彝良县又发生了5.6级强烈余震。据云南有关部门统计,地震造成3名学生死亡、23名师生受伤,造成近700所学校受损。这次地震再一次告诉我们这样四句话:
一是地震不等人,低级别的地震也会死人、也会倒房子。所以,实施校安工程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放慢,各地要加倍努力,确保到今年底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千万不能偃旗息鼓。
二是校安工程项目经受住了地震考验。此次地震后,云南省校安办通过检查发现,2009年以来竣工投入使用的校安工程项目仅有少数填充墙出现开裂,其他皆没有问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师生生命安全;贵州省校安办对威宁灾区813个校安工程单体项目进行了检查,仅11个项目受到轻微损伤,受损程度均小于非校安工程项目。所以,干与不干,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是校舍隐患排查要经常化,尤其是地震断裂带多的地方、自然灾害多的地方。比如云南、贵州、新疆这些省份,应逐步建立校舍年检制度,只要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年年发,校舍安全鉴定工作就要年年做。不能马虎,不能侥幸。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应急演练很重要、很管用。今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滦南县英才学校的老师们组织有方,学生们配合得当,短短三分钟的时间,2600名师生就全部安全疏散到学校操场;此次云南彝良地震中,毛坪小学1120名学生,在一分钟内全部疏散到操场且无一名学生伤亡;这样的案例都反复证明,有准备比没准备好,平常演练得到位关键时候是能保命的!
谢谢大家!会议到此结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