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0月25日
10月17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秋季视频调度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学生营养办主任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指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顺利,进展明显。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制度,为规范、科学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各地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也积极探索出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工作路子。学校食堂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营养改善计划得到了各方好评。
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鲁昕要求,要切实履行地方责任,按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社保以及食品配送等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不得挤占学校公用经费。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学校食堂供餐,国家试点地区食堂建设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从明年春季学期开始,原则上由学校食堂供应正餐。结合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鲁昕强调,对食品安全问题,要落实地方责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供餐(货)准入和退出制度,坚决依法依规惩处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腐败等行为,让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者付出他们付不起的代价。对资金安全问题,要加强财务管理,坚持透明操作,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加快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会议通报了全国营养改善计划进展情况。全国学生营养办副主任、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刘新安对各地财政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确保国家试点地区食堂建设工作如期完成;二是地方试点要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为重点;三是严格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对本系统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作了部署。
四川省学生营养办、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四川省的核心经验是: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强省级统筹,落实政策、落实机构、落实资金、落实监管,把食品安全当作“红线”紧抓不放,把资金安全当作“底线”常抓不懈,把营养健康当作“生命线”狠抓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推进扎实。万山区的核心经验是:为学生营养办定岗定编定机构,每年投入530万元,解决食堂工勤人员工资、水电气等;区财政为每名学生每天追加1元钱,将膳食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天4元,让孩子吃得饱;实行“校财局管”和“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采购“两项制度”,让孩子吃得好;把好人员上岗、远端监控和综合监督“三道关口”,让孩子吃得放心。三营镇第一小学的核心经验是:紧紧围绕“落实”二字,做到食堂人员落实、公开招标落实、日常监管落实。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生营养办的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