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0月25日
英国于20世纪初开始建立校餐制度(即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主要目标的学校供餐计划),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校餐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校餐制度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6年颁布《教育(供餐)法》并建立校餐制度
英国在19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工业国家,但工人阶级的贫困问题却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工人阶级的年轻一代是在贫困和饥饿中长大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严重“退化”,致使布尔战争中堪称世界首富的英国竟然招募不来足够数量的身体素质合格的士兵。因此,儿童贫困与营养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当时英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英国政府于1906年颁布了《教育(供餐)法》,允许地方教育部门向当地公立学校的贫困学生提供校餐,使那些贫困学生不因饥饿而辍学,这项开支原则上由志愿性捐款维持,也可向学生父母收费;对于那些无力支付费用的家庭,可以用公共福利基金支付。1906年的法令是一项非约束性法令,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施。后来1908年的《教育(苏格兰)法》也授予了苏格兰各地教育部门提供校餐的权力。
二、20世纪20—30年代校餐制度改革和“牛奶进校园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1921年的《教育法》中对校餐制度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供餐的权限,取消了对供餐时间和供餐形式的限制,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向那些接受校餐儿童的家长收取费用,也可以向那些无力支付费用的家庭提供免费餐。因此,20—30年代供餐的地方教育部门和接受校餐的儿童数量显著增加。
英国牛奶业的行业组织“全国牛奶宣传理事会”于1923年发起了“牛奶进校园计划”。该组织许诺向每名儿童提供容量为三分之一品脱(1品脱=0.5683升)的瓶装奶,仅收费1便士。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调,“全国牛奶宣传理事会”最终使英国政府同意资助“牛奶进校园计划”。1934年起,“牛奶进校园计划”开始由农业部负责实施,每年可获得50万英镑的政府资助,使瓶装奶的价格降至0.5便士。
三、20世纪40—70年代英国校餐制度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全面推广校餐。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同时,法令规定,地方政府向学生家长收取的餐费不得高于食物的成本价。战后至70年代工党政府通过立法使校餐成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1946—1973年,接受校餐的儿童从47%增加到70.1%,接受免费餐的比例也从3.7%上升到15%。而且,英国政府不断努力提高校餐的质量和推动食物的多样化,如1965年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在校餐中适当增加肉、鱼、蛋、奶酪、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供应量,并要求各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校餐食谱,以备评估是否符合中央政府制定的营养标准。
校园奶在这一时期成为福利校餐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5月,在食品大臣洛德?伍尔顿主持下,英国政府启动了“廉价牛奶项目”,向在校儿童以“优惠的价格或免费”每天提供1品脱牛奶。194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牛奶和校餐供应条例》,要求所有地方教育部门必须每天向当地每位中小学生提供不少于三分之一品脱的流质奶,其费用为0.5便士。1946年7月,英国政府直接向每个家庭发放购奶补贴,抵销了购奶费用,这样全国的中小学生每天都可以免费获得一瓶奶。这一政策获得当时英国朝野各界的一致认同。1968年英国政府改革了校园奶政策,不再向中学生供应免费奶。1971年保守党政府进一步改革,不再向年满8岁的小学生供应免费奶。这一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英国饮用校园奶的儿童从1967年的750万人降至1974年的210万人。
四、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校餐制度的变革
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执政后,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开始大幅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再加上强调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个人责任,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非国家机构的作用,因此对校餐等方面的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1980年制定的《教育法》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由此,各地的校餐价格随之上涨,接受校餐的儿童比例降至1988年的43%,接受免费餐的儿童也降至1989年的12.5%。当然,1980年的法令亦规定,政府将随时监控在校儿童的营养状况,以便确定校餐制度的变革是否产生了不利影响。20世纪末工党政府上台后,改变了此前保守党政府的政策,部分恢复了对校餐给予财政补贴的做法,继续鼓励地方政府实施学校供餐计划,校餐供应至今依然是英国各地教育部门的优先事务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校餐制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法令和实施细则逐步确立起来的,凸显了儿童营养问题与国家干预的重要性。家庭贫困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学校教育会产生巨大影响,而学校供餐则是解决儿童贫困和营养问题、促进儿童心智发育以及提高入学率和学生保有率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英国校餐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对英国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校餐制度的发展为我国学生营养餐制度的逐步完善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