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简报

营养改善计划 市县在行动(九)
——贵州省多县市采取有效措施夯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础

第33期(总第79期)

2013-12-29 来源:全国学生营养办收藏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2月29日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贵州各地不断出实招,见实效,采取各项措施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截至今年12月底,全省实现了以县为单位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铜仁万山:在特色化、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两个到位”让孩子吃得饱。铜仁市万山区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和经费投入到位,在区教育局设立学生营养办,核定事业编制4名,明确专人办公。区财政每天为每名学生追加1元钱,使补助标准提高至4元。投入资金150万元,回收对外承包的学校食堂,实现学校食堂公益性、零利润经营;投入资金1135万元,新建村级学校食堂24个,实现农村“校校有食堂”;争取140万元的“春苗计划”食堂设备,改善就餐条件;每年投入530万元,解决食堂工勤人员工资、水电气等。

  二是“两项制度”让孩子吃得好。万山区坚持“校财局管”制度和“四统”采购制度,区教育局核算中心建立统一专账,在学校设立专职或兼职财务人员,实行“校财局管”。按照“勤进快销、以销定进”的原则,对粮、肉、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规范食品保存,严防食品积压,建立“电话呼叫、原料到校”的便捷采购通道。

  三是“三道关口”让孩子吃得放心。万山区严把人员上岗关、远端监控关、综合监督关,每年组织一次校长和管理人员培训,两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四次食品安全知识、食堂规范操作和烹调技艺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均达100%。建立“营养午餐远端监管QQ群”管理平台,对各校实行远端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当日进行整改。建立部门联动监督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日常检查与专项督查、内部检查与外部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

  贵阳息烽:五项举措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

  息烽县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一是加强县级财政投入。县财政已投入2200万元,解决全县81所学校1.8万余名农村学生的午餐问题。二是强化政府统筹能力。政府统一组织食堂建设、设施设备及大宗原材料采购。县教育、卫生等部门实地到各校指导食堂建设;统一采购的食堂设施设备按时配置到校;大宗原材料、蔬菜由中标公司统一配送到校。三是配齐食堂工勤人员。组织学校食堂工勤人员进行食堂管理及操作培训;县财政全额承担食堂281名工勤人员工资、保险。四是筑牢资金安全防线。全县实行“校财局管”和按月报账制度,按月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有效确保资金安全。五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各个学校利用赶集时间向社会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利用“小手牵大手”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资料近2万份,利用各种形式在营养改善计划中融入文明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毕节织金:三个强化促进营养改善计划规范操作

  毕节市织金县在工作中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资金管理。2013年5月,全县实行大宗原材料“四统”采购;县教育局成立“校财局管”办公室,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县政府先后专家对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食品安全、食堂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5次1500余人次,开展知识竞赛及食品安全培训,食堂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县政府成立由教育、财政、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成的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在全县定期召开营养改善计划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有力促进了营养改善计划规范化操作。

  安顺西秀:三条措施保障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全

  安顺市西秀区采取三条措施保障资金安全。一是在试点学校所在乡(镇、办事处)开设营养餐核算专户,在区教育局教育经费管理中心专门设立两个营养餐核算专柜,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二是按每名学生2元的标准转入学校营养餐核算专户5天的营养餐备用金,根据使用情况到核算专柜报账。三是区教育局将大宗原材料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由供货商直接送货到校;入库后学校到核算专柜报账,采购资金直接由教育局支付供货商。学校人员均见账不见钱,切实保障了资金安全。

  黔东南麻江:因地制宜建食堂 “3+X”保营养

  黔东南州麻江县自筹资金260万元,为45所小学修建或改造小食堂,解决了学生在学校就餐问题;投资235.54万元,配齐了学校食堂等设施设备。县政府按照每50名寄宿生和每100名只吃午餐的学生配备1名的标准,配备261名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解决其工资保险。根据实际,全县由学校食堂统一供餐。为确保学生营养,通过召开各层次家长宣传动员会,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实行“3+X”,在国家3元补助基础上,根据学生学龄大小,学生每人每天交6-8两大米或每餐交1元钱的方式,提高学生供餐标准,

  黔南独山:建种养殖供应基地 原材料采购“一统到底”

  黔南州独山县从2012年秋季开始,通过政府采购,对全县营养午餐所有原材料,实行“四统”,同时,独山县建了学生营养餐蔬菜种植基地,基地第一期规划规模1000亩,目前已开发了200余亩,种植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豇豆等10多个蔬菜品种;建生猪养殖供应基地,为学校提供猪肉供应。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的建立,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毕节威宁:乡镇建冷库 确保食品鲜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最西部,属高寒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点多面广,基础条件差。为让学生吃到了新鲜的食品,解决边远农村学校肉类、蔬菜等食品原材料储存和保鲜的难题,该县对油、盐、米、肉等大宗原材料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并与原材料直供企业达成协议,投资320余万元,在35个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冷库,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