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

2015-04-15 来源:全国学生营养办收藏

  2014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在全国学生营养办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学校食堂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为目标,狠抓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等关键环节,优化供餐模式,提高食堂供餐率,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精神,我省在林甸、兰西、望奎、青冈、明水、龙江、泰来、甘南、富裕、克东、拜泉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使11个国家试点县791所学校近17万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营养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共完成学校食堂建设项目485个,累计完成面积35万平方米,占食堂建设规划总项目的75.3%。2015年拟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在我省9个国贫县开展地方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营养改善计划规范运行,进一步加快食堂建

  设步伐,进一步推进食堂供餐模式,推动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规范运行,省学生营养办于2014年11月25日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学生营养办主任,各国家试点县主管县长,教育局主管局长,财政局主管局长参加了会议。各试点县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发言,座谈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学生营养办主任牧童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对今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监测,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对全国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进行了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并发布了《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报告》,我省按不低于试点学生总数的30%的学校定期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及健康状况调查,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定期监测包括学生的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为我们实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学生的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贫血率有所下降,身高平均增加2厘米,贫血率下降3个百分点,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

  二是规范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各试点县和学校分别制定了《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事件处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农村学校建立了《学生营养课间餐食品验收入库制度》、《学生营养课间餐食品储存保管制度》、《学生营养课间餐食品加工制度》、《学生营养课间餐食品发放与用餐制度》、《学生营养课间餐食品管理责任制度》及《牛奶、鸡蛋学生食用不良反应登记表》、《学生营养课间餐出库及领取登记表》、《学生营养课间餐发放与食用登记表》等相应的配套办法和一系列规范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规章制度,切实保证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各试点县对农村学校校长、食堂管理员、炊事员、供餐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解读有关政策和要求,讲解营养膳食和食品安全知识。学校设立“营养改善计划”食品专管人员,对进入学校的营养食品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检查产品外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标识是否规范,做好详细记录。完善食品交接手续,在确认食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后,经交货与收货双方签字后,方入库贮藏。每批食品入库都由供货商提供检疫、检验合格证,食品接收、入库和索证资料齐备详实。每餐按照规定对每一批次的学生奶和鸡蛋进行留样备检。营养食品实行专库存放,库房通风、阴凉干燥、无“四害”、清洁卫生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设专人管理,入库食品能够整齐存放,并标明品名及入库时间,食品做到先进先出,严防长时间存放。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虚报、套取、冒领、挤占和挪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的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对发生问题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处理。

  三是加强宣传,确保信息公开公示。按照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出台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公开公示办法,按照要求,下发了我省国家试点学校制作标志牌的通知,并统一了规格和样式。利用网络和媒体对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和规定进行了宣传。各试点县制定了宣传方案,创新了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全面、准确、深入宣传政策、解读政策;高度重视舆情分析、及时改进工作,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各学校也开动脑筋,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印制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喜闻乐见形式,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四是统筹安排,食堂建设有序开展。各国家试点县能够高度重视学校食堂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建设的相关要求,能够用好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认真安排,积极协调,目前全省完成食堂建设项目过半,已建成的学校食堂,能够着手进行内部设施购置配备工作,建立健全食堂供餐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为供餐模式加快向学校食堂供餐为主转变提供了必要条件。省学生营养办由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财审处、发展规划处和省财政厅分组对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1个国家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下发了检查情况通报,督促各地规范实施食堂建设,加快食堂建设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食堂建设总体缓慢。二是个别地区存在变更食堂建设规划或与其他专项工程项目混用的情况的问题。三是个别地区存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三、2015年工作要点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明确营养改善计划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要求和文件精神,针对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两大基本要求,强化政策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巩固和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成效。2015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协调,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按照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要求,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国家试点地区中央财政承担,其他地区中央财政适当补助,目标人口覆盖率达100%。

  2015年拟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在我省9个国贫县开展地方试点工作。我省除国家集中连片地区外尚有延寿、绥滨、饶河、桦南、桦川、汤原、抚远、同江、海伦9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学生14.45万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约8.27万人。按每人每年800元计算,共需省级财政资金6,616万元。

  (二)要加快食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食堂供餐。学校食堂供餐是目前最受学生欢迎、较为安全有效的供餐模式,也是国家着力推进的供餐模式。现行蛋奶供餐比较单一,长期蛋奶供餐,学生也存在厌食情绪和浪费的现象,蛋奶供餐已不能满足学生营养需要。一是要加快食堂建设进度。各地按照规划,加快食堂建设步伐,尤其是进展较慢的试点县,要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倒排工期。要本着安全、节俭、实用、够用的原则,不能一刀切,贪大求全。二是食堂建好后要完善内部设施设备购置,使食堂能够满足供餐需要,尽快投入使用,现已经完工的食堂要在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全部实施食堂供餐。有了食堂却不采取食堂供餐模式的,当地学生营养办和学校必须公开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说明原因。

  (三)要保证食品安全。营养改善计划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大,要协调卫生和食药监等部门,对学校食堂的卫生标准进行评估,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责令其整改。要为学校食堂配齐冷藏设施,保证食品新鲜,防止食物变质。要加强食品饮用水安全的监管、防护,防止出现传染病疫情。要坚决落实“黑名单”制度,每学期对供货商进行至少一次综合评议,评议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要拖入“黑名单”,坚决予以清退,禁止其再以任何形式参与学校供餐等相关工作。要充分发挥试点学校膳食委员会的作用,学校食堂日常管理、原材料采购、饭菜质量评议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要请膳食委员会参与,使之成为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层的桥梁。要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要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各试点学校平时就要加强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演练,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增强防范应急事件的能力,提高处置应急事件的水平。

  (四)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全面、准确、深入宣传解读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和各个环节,做到公开透明,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各个关键环节置于阳光下,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监督;密切关注实施动态,高度重视舆情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改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让社会、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变化;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情况,及时妥善处置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公开,做到不推诿、不回避、不懈怠。

  (五)做好营养指导和监测评价。一是要强化营养健康教育和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监测报告显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依然很低,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匮乏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通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培训、现场指导等活动,在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的地区,充分利用“学生电子营养师系统”、《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等工具,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的膳食营养知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饮食习惯。二是加强营养监测。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学生营养状况有没有改善,各项健康指标有没有提高。各地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健康监测,直接掌握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直观、科学、有效地展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成效,及时跟踪了解学生们吃营养餐的效果,用监测结果来指导营养配餐工作。

  四、有关建议

  由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县全部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建议考虑地方财政投入的压力,明确各级营养办工作经费来源和比例,进一步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