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阳光雨露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3-10-24收藏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中卫市南部山区,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和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国土总面积6463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4000多年前的菜园文化遗址被称为“世界窑洞之祖”。发生在1920年的“环球大地震”使海原因为灾难走向了世界,被美国地理杂志描述为“在山走动的地方”。

  海原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4所,在校学生93542人,寄宿制学校40所,住校生25239人。

  海原县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海原县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严峻现状面前,海原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地方年财政收入仅为65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就在1400元左右。在山大沟深、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许多孩子因为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就以冰冷土豆或者干硬馒头充当午饭。饥一顿、饱一顿,吃不饱、吃不好,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海原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从2007年开始,筹措90万元,为全县所有寄宿生每周发放两个熟鸡蛋。从2010年秋季开始,每年拨付854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每天供应一个熟鸡蛋实行营养早餐工程。此举极大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

  2011年秋季,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又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工程,似阳光,照亮着每一个农村孩子暗淡的脸孔;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农村孩子干涸的心田。

  乘着党的这一惠民政策的东风,2011年秋季,海原县营养改善计划在甘城乡中心小学、西安镇维宗小学、贾塘乡朱套教学点进行试点,2012年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各学校全面实施。目前,海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学校达330所。其中小学207所,教学点10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农村初中15所。有42835名学生享受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中,海原县根据本县点多面广,办学分散等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学校供餐、农户托餐、大校托小校”三种供餐模式为学生实施营养午餐。其中,学校供餐222所,受益学生36531人;大校托小校65所,受益学生5762人;农户托餐43所,受益学生542人。

  在这三种供餐模式中,“大校托小校”是海原结合部分乡镇学校办学规模小,食堂改建困难,从节约成本、减少从业人员开支等方面采取的一种供餐方式。为了实施好这种供餐模式,县委、政府筹措资金45万元,为实施这种供餐模式的李旺、关桥等学校采购了5辆配餐车,将热乎可口饭菜准时送到学生口中。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使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先后出台了《海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海原县学校食堂粮油配送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卫生、质检等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海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县委、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各农村中小学就餐厅改造、学生用餐等进行调研或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人大、政协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视察、检查,确保学生吃得安全。教育部门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专门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药监、质检、粮食等部门加强学校饮食安全监管,为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保驾护航。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氛围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的具体表现。为顺利实施好这一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海原县通过县有线电视台播放、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编发《教育信息》及膳食委员会、家长座谈会等各种有效载体和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使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群众看在眼中,乐在心里,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良好氛围。

  强化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始终把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作为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海原县制定了《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仓储管理制度》、《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各学校还成立由当地知名人士、宗教人士、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对营养改善计划进行实时监督。海原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米、面、油等大宗食品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县监察、发改、质检、粮食等部门对粮油供应价格和质量严格监督。

  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后勤管理、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卫生局、药监局等单位每年利用寒暑假对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从业人员进行集中业务知识培训;对全县食堂专职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体检,要求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同时,为增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法律和服务意识,海原县建立“一统一、二干净、三勤于、四坚持、五不准、六把关、七防范”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餐条件

  海原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灾害频繁,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县委、政府坚持穷县办大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事紧先为教育办,钱紧先为教育花。先后投入资金8467.2万元,新建、改建食堂103所,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打水窖101眼,菜窖86个,采购了蒸饭柜、压面机、保温桶、馒头机、切菜机等20余种食堂厨具和5辆配餐车。海原县委、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筹措资金600余万元,解决从业人员工资发放困难问题,确保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4.6元的补助(【字幕提示】其中国家补贴3元,自治区配套1.6元,)全额吃到学生口中,进一步提高饭菜质量,海原各学校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将带量食谱、经费每周一公示、每月一核算。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及成本核算的通知》,对学生食谱作出规定平均每人每周主食类摄入量不低于750克、蔬菜类不低于1250克、肉类不低于200克,每周蔬菜供应品种不低于5种,做到多样化供应,让学生的午餐由“吃得上”到“吃得好”转变。如今,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体质得到明显了提高,学生乐学、爱学氛围在学校已蔚然成风。

  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蛋,一碗碗热腾腾的白米饭,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让人心中不禁荡漾起无数次的感动。党就像伟大的母亲,他用自己的恩泽和光辉,将爱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浇灌他们茁壮成长,更用他无私的爱托起了祖国教育的明天。

  (【字幕提示】海原县‘大校托小校’‘农户定点托餐’‘1234567’管理模式、六窑小学“从吃得上到吃得好”等一系列好的做法被宁夏日报、华兴时报、教育厅网站、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