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团结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朱雨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早餐,鸡蛋,牛奶,热气腾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在以前,她每天只能就着辣椒酱、咸菜下饭。从“普通菜”到“营养餐”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在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开展试点。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一场惠及2600万在校中小学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大江南北火热启动。
兴和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8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之一,于2012年9月17日,正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每年600元(按照在校时间200天计算)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营养计划覆盖全县农村学校44所,涉及就读的学生人数2642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对2642名学生采取企业供餐提供课间餐,内容为一盒学生专用牛奶+鸡蛋或馍片、水果。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来总体情况良好,深得民心,得到了社会认可、家长好评。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将党和 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一项政府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一方面,兴和县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机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县教育局和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相关规定成立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增设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蒙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保健所的有关业务人员组成,为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强化学校膳食委员会的职能,定期召开会议,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加资金投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学生食堂,抓好硬件建设。将学生食堂打造成“放心”营养餐的供应基地。
同时,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宣传,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手段,积极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推动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落地开花。
针对学生“吃什么”、“补什么”、“怎么补”这些关键问题,兴和县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对于那些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主要实行“食堂供餐”的方式,由学校统一管理,学生统一“上灶”,向学生提供营养可口、搭配合理的完整午餐,真正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对暂不具备开办食堂条件但交通相对方便的学校,按照符合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更为灵活适用的供餐模式,选择了“课间餐”的供餐形式,而且就餐标准未降低,都能按照“等价优质”的标准,保证所有农村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一个鸡蛋、一瓶牛奶和一些水果。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关系到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良心工程,不但要让农村孩子吃得饱、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干净、吃得安全。
在这方面,兴和县特别重视,千方百计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上抓管理,下大力气从制度层面上保安全、保长远。比如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食品原料供应商市场行为,通过议标招标的方式,对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保证食品质量;比如制定饮用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留样、食谱和价格公示、学生就餐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管理规范;健全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责任到位。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性强、资金流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中央明确要求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学生的“碗”里,吃到孩子的嘴里。
兴和县建立了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系统,严防资金的“跑、冒、漏、滴”;实行审计、行政、法律、民主、舆论等多种监督方式,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计划实施情况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拉起保护孩子“吃饭钱”的“高压线”,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兴和县不断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健全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膳食营养的长效机制。一些务实管用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些实用好用的做法正在推广,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将有明显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兴和县团结希望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为了丰富学生餐桌,改善学生营养结构,学校领导班子开动脑筋在勤工俭学上做文章。开垦勤工俭学校田5.7亩,种植了胡萝卜、芥菜、黄瓜、南瓜、大豆等蔬菜,这些蔬菜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夏季用菜所需。所种蔬菜品种齐全,绿色无公害,极大改善了学生营养结构。这一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餐桌,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相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强壮的不仅是农村孩子的身板,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