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爱心营养餐情暖千万家

——安徽省宿松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3-11-26收藏

    巍巍大别山蜿蜒逶迤,滚滚扬子江浩浩东流,素有皖西南门户之称的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皖鄂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宿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宿松资源丰富,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湖泊、洲地依次分布,其中可养水面84万亩,宜渔淡水面积局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县辖9镇13乡207个村(社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

  2012年2月27日宿松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2013年秋季学期,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涉及284所学校,其中初中43所,小学241所,受助学生65942人,采取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餐两种供餐方式,其中51259名学生采取食堂供餐,食堂供餐率近80%。为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药监局等十四个成员单位组成,按照“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学校执行”的原则,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去年2月17日,县政府出台了《宿松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宿松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实施细则》、《宿松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全县22个乡镇人民政府也成立了乡、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宿松县财政每年按每生每年30元标准安排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运转经费,2012年至2013年共拨付工作经费305万余元。2012年县财政按照每校3000元标准一次性为学校购置食品冷藏设备,全县共拨付资金91.8万元。

  宿松县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和专项资金安全管理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山高林密,乡村公路蜿蜒盘旋,崎岖颠簸,分散座落着一所中心小学,五所村级小学,两个教学点,604名学生,最少的学校只有5名学生。这就是位于皖、鄂交界处的宿松县柳坪乡。为让学生象其它地方的孩子一样能在学校里吃上可口的热饭菜,柳坪中心小学在校长吴正伦的带领下在困境中摸索,走出一条山区营养午餐的特色之路。

  采购出新招。该校创新思路,所有食品原材料从市场采购转为从农户直接采购,利用周末的时间走村串户,蹲菜地,进大棚,与农户签订诚信合同,确保让学生吃上安全、绿色、无污染的特色菜肴和营养食品。

  营养有特色。在食谱的配置上,结合当地农家特色菜,选择五色搭配,合理制定出多种独特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带量营养食谱。如食谱一:西红柿80克、鸡蛋60克、葱40克、豆腐干50克、干香菇4个、猪肉50克;食谱二:西芹60克、百合50克、玉米粒50克、胡萝卜丁40克、黑木耳40克、猪肉50克等。

  原材料购买不方便、学校供餐条件差,他们迎难而上,给大山里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份营养、可口的午餐,解决了学生中午回家吃饭不方便和农忙时孩子就餐难题,为百姓分忧解难,描绘了一幅边远、偏僻的农村山区学校营养午餐的绚丽画卷。

  “泛舟桑落浦,桃源携客觅”,传说中的桃花源位于古桑落洲上,皖鄂赣三省交界,长江,鄱阳湖,古雷水在此交汇,有一日三省,一统江湖之说。洲头乡因位处长江古桑落洲下游首端而得名。北部为滨湖丘陵,南部为洲地,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千米,辖11个村,281个村民小组。

  洲头乡中心小学下辖12所村级小学,地域辽阔,学校分布跨度大。今年春季学期洲头乡中心小学率先开始在全县乡镇小学落实“五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统一菜谱,同时把“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实惠的食品”作为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落实。中心小学李水罗校长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从此,广袤的洲区留下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

  大宗食品的采购,由供应商按供应合同的要求负责配送到各村小。疏菜等其它原辅材料由中心小学统一采购和配送。经过充分的市

  场调查,凭借毗邻江西九江市蔬菜大市场的资源供应优势,赴九江菜市场进行定点采购,做到尽量降低购菜成本,使学生吃上质量有保证,数量更充足的食品。在全乡实行统一菜谱,中心小学从各村小推荐的菜谱中经过筛选,提前拟订下周统一使用的菜谱,每周四将下周菜谱在校园网公布,各村小在每周五中午12时前将购货清单发至中小营养餐专用邮箱,中心小学汇总后交至下周采购人手中。

  采购时间安排在周末。总还是晨光熹微,他们就上路了,午餐常常是一盒方便面,一杯凉开水,夕阳西下,倦鸟归巢的时候他们还要把食品分批送到每所村小,经常要到第二天凌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负责学校营养餐工作的老师周末总是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人们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更加营养、更加美味,老师们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多心血,用三元钱办了六元钱的事,确实难能可贵,可以称得上是爱心营养餐!”老师们自己是这样说的:“能让我们教师的辛苦转化为学生的营养,让学生真正得到实惠,健康成长,我们再累也值得!”

  洲头乡中心小学食堂供餐“五统一”模式在全县各营养餐实施学校很快得到推广。各校成立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统一采购和配送工作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完善监管措施,真正做到将专项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

  省教育厅程艺厅长2012年3月1日来到宿松调研学生营养餐工作后指出,宿松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开展得极具特色,组织形式也十分独特,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来到宿松县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进学生食堂实地察看,听取对食堂建设、电子营养师使用、营养餐食品安全和资金管理等情况的详细汇报,对我县落实两个“安全”管理措施及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工作均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爱心营养餐,情暖千万家。宿松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因地制宜,选择了适合的供餐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和部署,学习其他试点县先进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从粗放型尽快向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从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迈进,使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李冰洁(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