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县情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1936年建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县总人口40万,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岳西是红色革命老区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25军、红34师的组建地,红28军的重建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县3872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01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资金投入
2012和2013年,国家先后投入膳食补助资金2217.9万元和953万元,惠及我县初中26所、小学235所共22333名农村学生;投入食堂建设资金950万元和2580万元,新建、改扩建食堂及伙房245个,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投入3209万元;添置食堂设备价值321万元。
2012年,县政府拨付65万元资金,为实施学校添置空调75台和冷柜253台,并按每生60元的标准,2年共拨付专项工作经费296万元。
三、工作开展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岳西县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卫生、农委、财政、食药监、物价、审计、工商、商务、质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制定下发了《岳西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尽管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调整变动,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机制和体制不变、任务和责任不变。
二是灵活采用供餐模式。岳西是纯山区县,学校点多面广,仅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的教学点就有111个。针对这种实际,我们因地制宜,不能提供食堂供餐的学校,每天由企业提供牛奶、面包、苹果、无水鸡蛋糕和肉松饼等营养食品,实行课间加餐;能提供食堂供餐的学校,每天通过学校食堂提供一份完整的营养午餐。
三是规范操作。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均成立了膳食委员会,每天的膳食补助资金,食品的品种、数量和价格,享受的学生数,一周的营养食谱在学校醒目位置予以公示,并通过教师陪餐跟踪监督供餐质量,了解学生满意程度;企业提供课间加餐的学校,利用橱窗、公示栏等方式适时公布享受人数、享受资金信息。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统一设置标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做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四、实施成效
岳西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一年半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收到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良好效果。据卫生部门对学生营养状况监测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正在逐步提高,体质明显好转,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五、 主要经验
(一)严格供餐企业准入
企业提供课间加餐的营养食品,实行政府公开招标采购,企业配送食品到各实施学校。在日常供应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深入督查,并对出现问题方进行及时约谈,严格安全监管,努力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食堂供餐学校的米、面、肉、油、调料等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索证索票,蔬菜种类由实施学校深入市场考察了解,按时令季节定点采购,确保原材料来源安全。
(二)科学选配营养食品
每学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均召开县内学生营养指导专家组会议,听取营养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研讨学生营养餐配餐方案,在确保学生营养餐能量和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前提下,按“操作简便、营养健康、安全可控”的原则,科学选配课间加餐食品,同时结合岳西饮食习惯和时令蔬菜上市季节等因素,提出多组配菜方案,制定食堂供餐的营养食谱,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吃上“营养、卫生、可口”的食品和饭菜。
(三)规范学校食堂设计
所有实施学校食堂建设的图纸由食药监局、设计院和项目办三家共同会审,按“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建设原则,建成一所,规范一所,供餐一所。
(四)积极推行食堂供餐
结合县情,到2013年春季仅6所学校进行食堂供餐试点。在此基础上,召开食堂供餐推进现场会,加快食堂供餐的步伐。2013年暑期,食药监局、项目实施学校、项目建设办、营养餐管理办公室一起审定了学校供餐模式和食堂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数量,2014年春季,我县大规模的学校都能实行食堂供餐,受益学生将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数的一半以上。
(五)膳食资金封闭运行
我县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运行途径封闭,保证资金安全。
企业提供课间加餐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和管理是由供餐企业供货到校,学校按规定签收,出具相关接受手续。学生营养办每月集中审核并与供餐企业对账,由县财政统一支付资金给供餐企业。
食堂供餐的学校,资金设立专门台帐,实行专帐核算。各校每月按实际享受的天数、实际享受的学生签名、陪餐老师、监督小组、中心校校长签字的统计表到学生营养办报账,营养办审核后由财政拨付专款到学校账户,学校监督组实时监督到位,做到日清、周累、月结。
(六)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
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初期,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就亲临我县,深入供餐学校,了解学校供餐情况,并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责,切实把好事抓实抓好。岳西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培训和督查。教育局联合食药监局,定期举办培训班,对食堂从业人员和校长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率队深入到供餐企业和实施学校,督查营养餐工作,学生营养办会同职能部门每学期至少2次进行地毯排查,不留死角,教育局领导分片包干,机关全体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发现问题,实地督查督办,多渠道入手,多种措施跟进,牢筑食品安全防线。
(七)注重舆论宣传引导
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县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岳西周刊》等新闻记者、省独立督查员等先后深入我县供餐企业和实施学校进行专题报道,实施学校印发宣传材料、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辟学校专栏,形成了全县上下“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氛围,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深切关怀,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优化实施方案,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红线不越,努力把营养改善计划长久的组织好、实施好,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