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了孩子幸福的微笑

——重庆市丰都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纪实

2013-12-13 来源:营养办收藏

  丰都,位于武陵山脉北麓、三峡库区腹地、重庆版图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号称“东方神曲之乡”。滚滚长江滔滔千年,将这里滋养成集儒、道、佛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宝库。“唯善呈和”的丰都人民,始终恪守“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把教育当成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丰都人在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程中,汇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以爱的名义为全县10万学生撑起了一片幸福的天空。

  以爱止殇——党政重视,破解民生之艰

  历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移民全迁县,在“靠财政吃饭”的严峻现状面前,182所学校、13万学子的教育问题,无疑成了全县财政的最大的负担。2010年前,全县建有标准食堂的学校不足60所,能够供应午餐的小学更是屈指可数。在山大沟深、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许多孩子因为离家过远中午不能回家,往往以冰冷的饭团土豆充当午饭,饥一顿、饱一顿,吃不饱、吃不好。农村学生的艰苦生活,成了丰都教育的痛!

  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的消息传来,丰都人却喜忧掺半,喜的是党的雨露必将润泽广大农村学子,优的是一些学校还没有一个简易的食堂,拿什么改善学生的营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县长黄长武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协调会”拍了桌子,为工作定了调子。随即,县财政多方筹资3507.5万元,落实食堂新建项目36个,建设面积2.47万平方米,确保全县完小以上所有学校均开设学生食堂,村小都开设简易小伙房。以《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丰都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各乡镇政府,县上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经费保障,同时成立镇乡(街道)党委政府、教育管理中心、实施学校分层推进的组织机构,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解决孩子吃饭这一最大的民生难题。

  目前,全县主要采用学校食堂供餐的模式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中市累计投入资金7800万元(其中,2013年3554万元),享受营养餐3元补助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182所,其中小学138所,初中4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计10.41万学生吃上了味美营养的午餐。

  用爱供养——精细管理,落实民生之策

  孩子们能吃上热饭了,怎么才能吃饱、吃好?丰都县又面临一个新的课题。“要把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予以保障!”县委书记罗建极作了指示。为此,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有力保障了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积极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县文广新局利用有线网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政策、要求、内容实施宣传,并深入学校暗访或明访,做成新闻报道轮回播放。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校园广播、集会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同时,以“营养、健康、文明、卫生、感恩”为主题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就餐和良好饮食习惯养成教育,改变学生饮食中的不良习惯,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体系。县教委及时制定出台营养改善计划主体文件和食品采购、供应准入、食品卫生责任追究等配套文件,落实制度保障,并以随机督导、过程督查、年终检查等形式确保制度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落实“三化”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及时制订《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公开公示、运营监督等重点环节管理。

  强化监督,确保“两个安全”。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严把采购、入库、储存、出库、加工、分餐、清洗、消毒等“八关”,落实食堂管理统一监督公示、统一食品加工操作区和设备分类标识、统一食品进货台账、统一管理健康证、统一食堂管理要求等“五统一”,建立教师陪餐制,学生在教师的陪同下集体用餐,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在资金安全监管方面,学校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落实专项资金管理问责机制,严格内部审查,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各级党委政府每月组织辖区内村干部、农民、部门等代表,深入学校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督查;由村民、村干部、学生、教师参与的监督小组和膳食委员会,每周对学校实施明查暗访,推动民主监督管理,促进阳光操作,确保资金用得安全。

  大爱无疆——成效显著,彰显民生之利

  “共产党真好,现在的娃儿好幸福!”这是到农村谈到营养餐时,丰都老百姓最爱说的一句话。的确,三年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学生的高度关爱、关心和关注,凝聚着党的温暖,也成就了10万丰都学子的幸福华年。

  学生的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北京青年希望小学校二年级1班的陈豪文以前在家吃饭爱挑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他经常和离家远的同学一起在学校就餐。每当谈起这件事,他妈妈高兴的说:“以前我儿子在家吃饭挑食,现在学校有营养餐,我看他很能吃的,而且个子长高了,身体长壮了。感谢学校!更感谢党和政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营养不良率同比2010年下降1.08%,平均身高同比增长0.65cm,体重增长0.64kg,肺活量上升3.12ml,发育良好人数上升2.82%,发育一般人数下降2.47%,学生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作为农村中学的代表,各学校按“零利润”的原则,认真核算经费,迎合学生口味,丰富供餐食谱,保证每餐一荤两菜一汤,每周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羊肉、鸡汤等高营养食物,交替配餐,学生吃得好,家长很满意。名山中心校学生蔡曾铭的爸爸说:“现在的学生真幸福,先是免学费,然后是免杂费,现在又是营养餐,这一代人算是赶上好日子了。” 兴义镇中学膳食委员会成员成员陈映红的姑妈由衷地说:“现在学校生活完全改变了,学生天天有肉吃,味道也不错,比家里要好,感谢党,感谢政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饭菜质量越来越好,喜欢学校饭菜的口味,营养改善计划使他们有了自己的“铁饭碗”;家长普遍认为营养改善计划减轻了家庭负担,为他们安心劳作创造了条件,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都达到95%以上。

  良好的社会效应逐步形成。三年来,丰都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已迈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学校履职尽职,家长群众共同监督,确保这一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名山街道中心校校长敖卫兵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真正受益。不仅味美,还有营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作为学校,我们就用四个字:用好,用足。我们要改善学生的食谱,让同学们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同时,我们对营养餐的资金、原材料的采购、食品的价格,食品安全等,都会进行全程的监督,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学习更加努力!” 北京青年希望小学老师曾宪蓉面对记者说道,“以前,孩子们中午都不吃饭,营养跟不上,下午精神状态不好。现在好了,营养跟上了,学生精力充沛、生龙活虎。虽然我们工作苦点,安全责任大点,但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就满足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每一所学校,都能听到人们对营养改善计划的交口称赞;每一位丰都学生都能感受到幸福的温暖。他们深深明白,这种温暖,是党和国家对祖国未来的殷切期盼、是对中国强大之梦的无声激励,更是对他们无疆的爱!

  扬帆正是风静时。下一步,勤劳质朴的丰都人,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抓好贯彻落实,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