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课间加餐 午餐加肉 重在改善

——重庆市武隆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3-12-13 来源:营养办收藏

2012年9月14日重庆市武隆县实验二校学生课间时享用鸡蛋

  武隆地处重庆东南面,典型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峡库区淹没县。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7个行政村,人口41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1所,学生6.3万名。武隆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学校分布较广,留守儿童多,学生上学路途远,许多孩子在校吃不上热菜热饭,喝不到热水,身体水平差。2012年,我县加大了学校食堂建设投入,切实解决了农村学生在校就餐难的问题,实现了“校校有食堂”的目标,孩子在校都能吃上热菜热饭。2012年,武隆县作为重庆市12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了86所农村中小学,2.8万名学生。这些农村娃也像城里孩子一样,每周课间时能吃上免费提供的2盒牛奶、3个鸡蛋,午餐时还能吃上营养可口的猪肉。我县为实现了营养计划全覆盖,县财政每年还拿出资金250万元,让县城中小学生每周喝2盒牛奶,贫困走读生每天还能吃上“免费午餐”。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使我县农村学生能吃好吃饱,还能吃出营养,提高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水平,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惠民工程深入民心。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2012年,县政府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列为全县“十件为民实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学校实施”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了以“县长负总体责任、部门负管理责任、学校负具体责任”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具体职责,落实了专人负责,完善了配套文件,促进了计划的有序实施。

  强化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我县学校食堂长期以来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保证学生在校就餐。各校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教育、卫生、工商、质监、畜牧、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对米、面、油、肉等大宗原材料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对牛奶、鸡蛋实行政府采购,统一配送,为学生提供“安全、等值、优质”的食品。规范食品采购、登记、索证、索票、储存、加工、留样、消毒等环节。各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监督、检查,确保营养计划安全、健康、有序实施。

  加大食堂投入,改善就餐环境

  近两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008.9万元,新建、改扩建学生食堂27个,建设面积7210平方米。财政投入资金238.6万元,为80余所学校购置食堂设施设备。学校自筹资金450余万元,添制了留样柜、厨房设备、冰柜等基础性设施设备。我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能在学校食堂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为营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营养指导,改善伙食质量

  为让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我县参照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标准,科学制定了供餐菜谱,每天一换,每餐至少“一晕两素一汤”,热饭热菜,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我县学生家长在承担基本生活费的基础上,将国家每天3元的补助资金用来提高学生营养膳食标准,重在“改善”。“改善”的实质就是选择肉、蛋、奶作为营养改善计划主要内容,学生不但在课间时能吃到蛋、奶,而且午餐时还能吃上以鲜猪肉为主的营养午餐。建立了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

  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

  为将3元钱的补助资金全部吃到学生嘴里,我县食堂单独建账核算,补助资金单列科目分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营养膳食补助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动公示公开受益学生、补助标准等情况,成立由家长、学生、教师、村(社区)代表组成的膳食管理委员会,负责评议饭菜价格、数量和质量,做好校长陪餐工作,设立“督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重庆市营养办的充分肯定。在市政府组织召开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上作经验发言;《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对武隆工作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多个兄弟区县到武隆交流学习。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把这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抓实抓好,让政府放心,百姓满意,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