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阳光规范运行 惠及农村学生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3-12-31 来源:营养办收藏

  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6所,在校学生63688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为安远教育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切实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于2012年秋季在全县167所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43253名。

  截至目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国家拨付安远县资金总额为6927.93万元,其中2011年2039.8万元(为食堂建设专项资金),2012年4888.13万元 (其中:食堂建设资金1865万元)。

  鉴于安远县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食堂或食堂尚未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普遍无力承担食堂供餐服务,所以2013年秋季学期除了在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率先进行食堂供餐的试点外,其它165所学校继续实行“牛奶+X(面包、蛋糕、饼干)”的课间供餐模式,待学校食堂建设达标后,逐步转为以食堂供餐为主的供餐模式。

  为了确保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健康、安全、有序实施,安远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供餐模式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安远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委、农粮、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工作。同时,落实解决了“县营养办”的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问题,并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办公桌凳、文件橱等设备,确保了营养改善计划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赢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为大力宣传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县营养办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各种媒休,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社会准确、深入地宣传报道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到目前为止,赣南日报社、县东江源报社和安远电视台及时采访、报道了我县部分学校学生营养餐的供餐、用餐情况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要求各营养餐实施学校定期召开学生会、家长会,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专题板报、主题班会、《致家长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学校营养餐的实施和管理情况,并定期将营养餐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安远县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基础来抓。一是制定并完善了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食品验收、储存、留样、发放、用餐、安全管理、责任追究、资金管理及宣传公示等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县营养办与供餐企业,县教育局与各供餐学校,供餐学校与食品管理员、班主任等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三是建立并规范了县、校级的台帐建设和档案管理;四是全县所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中小学均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制定了管理职责;五是建立了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全县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均及时录入到了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上报了每月的营养餐统计维护数据;六是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执行方案,定期开展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

  规范操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为此,安远县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流程进行了细化分解和细节控制,提出了“严把七关,筑牢防线”的管理要求。一是严把招投标关。通过规范、严格的公开招投标程序,确定学生营养餐食品的采购和供应企业。二是严把食品检验关。三是严把食品储存关。四是严把试吃留样关。五是严把发放食用关。要求学生按照“三先三后”(即先验包后拆包、先洗手后食用、先糕点后牛奶)的要求,定点(在自己座位上)定时(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食用。六是严把食品垃圾回收关。每天用餐后要求学生将未喝完的牛奶倒、挤到专用桶里,并压扁包装盒交值日干部验收、放好,各班每天的牛奶盒和面包、蛋糕、饼干包装袋等食品垃圾要集中、分类放到学校营养餐食品垃圾存放处,然后由供餐企业每周安排至少一次以上用垃圾车将垃圾运走并妥善处理。七是严把资金划拨关。营养餐食品发放及用餐严格按照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执行(对实名制系统进行动态管理,要求各校每月底根据实际在校学生数的变化情况调整和上报一次),严禁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现象。

  过程监管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安远县制定了对营养餐实施学校和供餐企业的专项考核方案和考评细则,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学校和供餐企业的学生营养餐供餐、用餐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并及时公布、通报检查结果,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或供餐企业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以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健康、安全。同时,设置了专门的监督举报电话、邮箱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咨询、投诉和举报,促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公开透明、廉洁运作。

  为给下一步食堂供餐的全面实施积累、提供经验,安远县积极稳妥地开展食堂供餐试点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一个到位”和“四个严格执行”。“一个到位”,就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家长知道“营养午餐”的核心是改善学生营养,而不是“免费午餐”,避免误读误解政策。“四个严格执行”就是:严格执行学生实名制注册管理和学生就餐“打卡”制度,杜绝了虚报冒领营养餐经费现象;严格执行肉类、蔬菜采购准入办法,规定供货企业所必备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执行大宗食品采取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其它食品原料采购实行定点采购、索票索证、分人验收、付款审核的程序;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学生食用信息反馈制度、安全台帐。每一个岗位都有职能部门把关不缺位,每一项制度都有工作人员执行不走过场,确保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和资金“双保险”。

  改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环节。安远县按照“突出重点,解决急需”的原则,根据中小学建设标准和卫生部门有关规定,科学编制了食堂建设规划。规划新建167所农村中小学校的食堂和添置相关设施设备,规划新建食堂总面积3391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4505.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904.8万元,县级资金600.6万元)。现已落实食堂专项建设中央资金3904.8万元,其中2011年2039.8万元,2012年1865万元。目前,安远县167所农村中小学校的食堂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食堂(伙房)建设任务,从而早日实现到食堂供餐模式的全面过渡。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学生营养水平明显提高,学生体质明显好转,体重同比增长较快,学习精力充沛,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学生行为习惯日益规范,通过集体共进营养餐,学生养成了文明就餐、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同时,在“两免一补”基础上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使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信念。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突出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强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安远县将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抓好贯彻落实,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民生工程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让农村孩子从根本上改善营养、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