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位于江西中南部,吉安市南缘,与泰和、遂川、兴国、赣县四县毗邻,全县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垦殖场,总人口30.2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原中央苏区县和罗霄山脉特困片区扶贫开发县。
往昔,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里农村的孩子却似乎少了些许幸福,没有父母时刻在身边的细心呵护;有的孩子为了学习,只能饿着肚子,坚持到晚上,回到家里粗茶淡饭,午餐晚餐合二为一;有的因眼馋一盒牛奶而被父母训斥……
今朝,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孩子如此垂爱,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学生每天补助3元,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孩子营养健康状况。2012年9月3日,当香甜的牛奶面包送到孩子们手上时,一张张笑脸如花般绽放,这一天的到来,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孩子们的高度关爱、关心和关注,凝聚着党的温暖;这一天,在孩子们的心中定格成永恒!孩子们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上课了,再也不用一颗糖含在嘴里大半天不舍得咽下,再也不会在小摊上买一毛钱的“三无产品”解馋了。
党中央的这项惠民政策惠及我县182所农村中小学校共26511人。截至 2013年10月,累计已到位中央专项资金2261.46万元,累计已使用资金数1776.966万元。
为让孩子们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为把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生工程办好,我县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按照要求,根据实际,确定供餐模式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2013年春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调度会会议精神,完成调度会上提出的逐步实现由企业供餐模式转向学校食堂供餐模式这一工作要求。根据我县学校目前食堂建设情况,2013—2014学年度我县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作调整,对23所学校约10534人采取学校食堂供餐,约占总供餐人数的40%,其余159所学校约15977人仍然实行企业供餐,约占总供餐人数的60%。
企业供餐:课间营养餐配置以学生奶+X办法,X为鸡蛋、面包、蛋糕、火腿肠和饼干,学生奶至少提供两种以上口味(每周更换一次口味)。每周配送1-2次及以上,送达时间为送达当天上午的10:30之前。
食堂供餐:学校食堂在为学生提供基础中餐的前提下,再免费提供一份营养餐菜。即学校每日中餐通过食堂窗口为学生提供一份营养可口、原材料价格平均不低于3元的营养餐菜,学生凭当日营养餐券领取。学校管理人员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其操作流程:制定周食谱填制采购单——按单采购供货到校——查验入库——按单出库——按规加工——分发供应——账目稽核——资金申领——公示监督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制定了《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教体局、县政府办、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监察、卫生、工商、质监等14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安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计划”的日常工作。《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部署相关工作,解决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具体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县先后召开了4次领导小组会议,5次工作小组会议以及3次食品安全专门会议,研究、统筹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各实施学校的校长与教体局签订了《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安全责任书》,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管,总务主任具体抓,班主任组织发放的工作机制。
三、重视动态宣传,加强教育培训
为引领和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工作中,我们以培训、宣传、征文比赛、表彰会为载体,在万安县教育网站开设“营养计划”专栏,采取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好的做法,取得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
我们利用QQ群,通报工作动态,指导各学校开展工作。各学校通过晨会、家长会、橱窗、宣传栏、标语、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要求进行宣传,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规范、安全、有效实施。
四、依规建章立制,确保工作有序
把好食品质量安全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关键。为此营养办相继出台了《营养餐食品验收、储存制度》、《营养餐发放与用餐制度》、《营养餐安全报告及处置制度》、《学营养餐责任追究制度》、《营养改善计划安全应急预案》、《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食品查验制度》、《储存保管制度》、《留样制度》等系列制度。各校也制订了相关制度和预案,并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当中。实施“计划”已一年多,全县未出现任何营养食品安全事故。
五、规范操作管理,确保“两个安全”
(一)突出食品安全管理
1.规范操作过程 根据“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的工作总体要求,通过召开推进会,深入督查,下发文件等方式,督促各企业供餐的学校严把食品入库、储存、留样、分餐、餐后观察等五道“关口”,认真落实食品签收、储存督查、分餐实名签到、食品垃圾回收等制度,加强学生用餐指导,确保学生食用过程不出任何问题,分餐后不留安全隐患。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总结了餐前、餐中、餐后的安全检查法。即:餐前做到 “五查”(入库查、出库查、领取查、分发查、到手查)和“看、闻、捏”三法(看包装、闻异味、捏食品)。在饮用时要求学生小口品尝、搭配着吃,当场吃完,禁止交叉饮、藏匿隔餐饮。饮用结束后,班主任指导学生把牛奶盒按正确的方法压扁,统一回收,同时安排班干部密切关注学生饮后情况,若出现异常,立即报告老师。
2.注重督促检查 县营养办制定了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采取学校自查、县营养办每月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实行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隔月联合督查的安全监管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营养办的陪同下深入学校、供餐企业、定点供应商对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进行督查,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实地查看、访谈师生等形式对各试点学校、供餐企业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指正偏差,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各校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二)强化资金安全管理
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营养办遵循“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及时结算、年度平衡”的原则,结合我县供餐模式,制定了《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按月将供货企业配送数量签字盖章确认后报营养办复核,营养办汇总后由计财股向财政申请用款计划,再拨付给企业。实施食堂供餐的学校实行“单独科目”核算。学校凭膳食委员会认定的采购票据到营养办审核确认后,营养办将各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人数,及需拨付补助资金数量提供给教体局计财股,由计财股向县财政局申请拨付专项资金到学校。
学校单独设立一本“营养餐收支明细账”,上级拨给的营养餐资金作收入,购买营养餐所需食品和食材凭票以及相关资料列支。学校膳食委员会对营养餐资金收支进行稽核并签字,做到日清月结,装订成册,按年度打包封存,账据至少保存五年,工作人员变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以备检查。所有资金运行,由县财政局、教体局统一管理,未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不曾用于劳务费、宣传费等工作经费,更不存在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了营养改善资金安全。
六、落实膳食委员会,促进阳光操作
为促进营养改善计划阳光操作,推动民主监督和管理,调动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将膳食委员会组成人员、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上墙公开公示,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的作用,确保我县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
七、加大公示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各学校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制作公示监督栏,充分执行公开公示制度,向广大学生收集有关信息,征求学生意见,改进食谱的搭配,力争让学生吃的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省心。公示监督栏的内容有:组织机构(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膳食委员会);举报信息(县营养办电话、电子邮箱等);每周的营养菜谱(周一公示),每日营养菜的带量菜谱(当日餐前公布);每月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补助学生人数(企业供餐和食堂供餐分列)(月初公布);每月营养餐资金收支情况(月末公示)。
三元钱看似并不多,代表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在此,我们唯有感恩,感恩于国家的惠民政策,感恩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少年强则国强,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国音中,我们也听到了孩子们的感激之声:“我们将把这种感恩的激情化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将更加努力的学好各门功课,快乐地成长。明日,我们将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