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落实国家政策 保驾党的惠民措施
坚持阳光操作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4-02-25 来源:营养办收藏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是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全县人口约35万,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15个行政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共计99所,其中小学63所,中学36所,在校生25669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浑源县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以来,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力资源强县,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的高度出发,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新机制、新路子,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纪检、发改、科教、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审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商、质监、畜牧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科教局设立了由局长任主任、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职负责辖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起了县政府、科教局、试点校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保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和操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浑源县2012年5月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纳入到营养改善计划工程中来,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的目标。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浑源县在组织专人深入学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符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情况的供餐模式,即由中央财政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在校200天计算,每生补助600元。补助资金不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个人,采取配发等值蛋奶的供餐模式,每生每天一盒牛奶、两颗熟鸡蛋作为学生的课间加餐或早晚加餐。运行两年以来,浑源县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工作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营养改善计划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章可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政策、好的措施要付诸行动、取得成效,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县严格按照国办发 〔2011〕54号文件精神,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供餐流程、供餐企业准入、退出机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堂建设规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检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立责任主体,明确相应职责。各学校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方案、细则、应急预案、专管人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工人员要求、库管制度、卫生公约、留样、陪餐制度、食品安全制度、公示制度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使全县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落实有依托、推进有保障。

  制度贵在执行,重在落实。该县卫生、疾控中心了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专人到试点校为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检测。县食药、质检等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专人对企业所供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对供餐企业全面检查评估。县科教局每学期都组织专人定期不定期对各试点校的档案管理、食品存放、发放流程、公示过程等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制度落实,而不是纸上谈兵。

  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顺利实施

  县营养办人员为了更好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把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政策落在实处,县科教局组织专人包片蹲点,督查指导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开展,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总结,最终确定了统一规范的营养餐发放流程,确保营养改善计划有序顺利实施。在具体操作流程方面,每学年开学前由副县长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营养改善计划采购议标会议,并与各供餐单位签定采购合同书,要求供餐单位按时按量将所供食物配送至县配送站,再由县配送站运送至各学校。

  在具体发放环节上,本着“谁经手、谁负责”的安全原则,由学校营养办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再按学校确定的用餐时间,提前煮熟鸡蛋、热好盒奶,并将当天要发放的营养餐留样后,按班级实际学生人数将学生奶蛋分发到班级。学校在发放给学生食用前,各班班主任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食品安全查看方式对食品进行查看,对于胀包盒奶或感官异常的鸡蛋由各班班主任在发放时负责回收,严禁食用此类营养餐。有感官异常的营养餐由学校营养办工作人员留存登记,统一与生产厂家或供餐企业更换。

  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关怀,一份份营养餐的发放,有着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学校校长、老师的艰辛付出,所有工作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工作,积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县、教育强县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安全监管,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安全运行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安全运行,确保两个安全是关键。一是资金安全,二是食品安全。浑源县在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同步制定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健全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资金使用制度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出四个环节,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安全运行。一是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由国库支付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按程序“花钱”,招标审批手续完备后,所需支付资金由县政府国库支付中心或政府结算中心直接拨付到供货商的账户,每月支付一次。配货站送货到校后,由学校负责人验收并确认接收数量,再由接收人员及配送人员签字确认,加盖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专章入库存放。票据一式三份,县营养办留存一份,配货站留存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以便接受监督和检查。二是县营养办按配货站出示的票据为各校建立营养餐收入账,科教局财务办建立收支明细帐,学校建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台账。学校每天如实填写食品出库核算清单,一天一登记,一月一核算,一月一上报,一月一公示,使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三是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体检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四是实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药品监管局与试点学校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学校与班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形成一种齐抓共管,上下一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格局。

  坚持阳光操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透明运行

  刘延东副总理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营养改善计划要坚持阳光操作,保证资金安全,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浑源县在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来,坚持信息公开,推进公开透明,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让阳光充当最好的防腐剂。各试点校在县营养办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

  管理制度,建立了由家长、学生、教师、社区(村委)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来。各校积极开展了营养改善补助公示工作,各试点校每月出一期简报,每月公示一次营养餐发放情况,内容涉及享受营养补助学生人数、名单、补助金额、资金总额、用餐内容等,公示一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各试点校都在醒目位置悬挂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校牌匾,牌匾上有营养改善计划监督举报电话。同时为使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逐渐引导家长重视学生营养问题,积极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学生饮食结构科学化,进一步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浑源县营养办为各级各类学校发放了校长应知应会卡及营养改善计划宣传材料,积极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宣传营养改善工作的目的、重要意义、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保证人人能及时了解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政策,为全面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保证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

  县科教局还依托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建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信息数据库,明确了管理对象,细化了管理信息,严格了管理规程,杜绝了虚报人数冒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行为。

  加强食堂建设,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实行食堂供餐模式

  实践证明,食堂供餐模式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最佳选择。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浑源县在营养改善计划上面临着供餐内容单一、食堂建设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但浑源县委、政府决心在财政收入不足的状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学校食堂的建设及配套设施投入的力度,并将学校食堂的建设纳入到浑源县民生工程中来。2012年,全县共计投资895.8万元,为12所学校新建了砖混结构的食堂,建筑面积共计4574平方米,可容纳就餐学生2988人。2013年,计划投资447万元,为6所农村学校新建食堂。选址意见书、乡村规划许可证、立项文件等已全部办妥,准备于近期进行招标,工程将于2014年3月准时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食堂40所,准备于2014年春季始,本着稳步、有序、渐进的原则,在食堂供餐能力强、设施条件好、后勤保障好的学校开展食堂供餐试点工作,逐步转换供餐模式,形成以食堂供餐为主企业供餐为辅的营养餐供应模式。

  惠民举措播雨露,北岳大地涌春潮。浑源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改善了学生生活质量,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维护了社会公平,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惠民雨露,浑源县正朝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目标大步迈进。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