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雨露甘霖润桃李 营养健康惠老区

——山西省灵丘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2014-02-26 来源:营养办收藏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端,因城内葬有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而得名,抗战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灵丘早在西汉时置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境内自然风光、人文遗迹交相辉映,旅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幅员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3镇9乡,254个行政村、41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灵丘县全面实施“百校兴教”和“科教兴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规范教育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精细筹划,精心准备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在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开展试点。

  灵丘县作为试点县之一,为了切实把这一重大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实施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科教、财政、发改、卫生、质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组,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2年5月  灵丘县召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部署会

  领导组成立后,对本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实名制信息档案,确保了义务教育学生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制定出台了《灵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学校食堂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营养改善计划的规范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13年11月  省督导组在灵丘县下关小学营养餐储藏室进行督导检查

  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选派人员赴河南商丘等地考察调研,初步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非寄宿制学校实行课间加餐,供餐内容为牛奶、面包和火腿肠;寄宿制学校原则上由学校为学生提供完整早餐,供餐内容为牛奶和其他饭菜;走读生较多,无法提供完整早餐的实行课间加餐。

  认真实施,广泛宣传

  2012年5月18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灵丘县全面启动。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全县10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21500多名学生吃上了国家提供的免费营养餐。

  2012年5月  灵丘县落水河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仪式

  各学校迅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堂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保障学生的就餐安全、卫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近年来,灵丘县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教育重点工作之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全县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制定了食堂建设及维修改造方案。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投资1982.5万元,对44所学校食堂扩建、改造,并配置了专门的储藏室和标准化餐厨用具,食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配置更加齐全,功能趋于完善。

  2013年12月  灵丘县古之河中学学生餐厅

  为了及时跟踪了解学生营养改善情况,教育、卫生、防疫部门联合制定了《灵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学生身高、体重、体能等方面的检测和学生营养健康调查问卷,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内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实名注册登记,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年12月  灵丘县人民医院医生在为学生进行体检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惠泽民生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进一步向社会准确、深入宣传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及其重大意义,各学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和感恩教育,通过调查问卷、主题征文、知识竞赛、营养膳食讲座等形式,向学校管理人员、师生、家长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宣传国家惠民政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

  惠及民生,成效显著

  灵丘县是个传统农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大多忙于耕种土地或外出务工,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缺少必要的营养指导和生活照料。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让全县两万多名学生告别了 “吃不上”、“吃不好”、饮食单一、营养不良的历史,提高了学生生活质量,优化了学生营养结构, 学生上课因营养不足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精力不充沛等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们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学校真正发挥了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同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减轻了农村家长为子女忙着做饭的劳动负担,减少了在外务工家长对子女的生活牵挂。增强了学生体质,温暖了百姓心窝,学生和家长们都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

  2013年11月  灵丘县东河南小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安全为重,警钟长鸣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关系到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良心工程,全面做好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灵丘县充分认识到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着力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营养餐供应的安全。

  教育部门联合卫生、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大检查,对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评比。其他有关部门也按照各自职责范围,采取全面清查和重点规范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堂卫生、食品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学校根据贮存条件分别设置贮存场所,配置了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并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库存盘点制度。食堂物品的入库、出库均由专人负责,严格入、出库检查验收、核对数量、检验质量,做到手续齐全,物、据、帐、表相符,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的入库与出库。

  2013年8月  灵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与食品安全培训会

  为了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科教局多次组织全县学校管理人员及食堂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专项培训,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作业能力,并制定了《灵丘县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制度》手册,从原料采购、食品储藏加工、饭菜留验等25个方面对食堂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在所有学校推行食品留样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按规定对每餐次供应的食品进行留样,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轮流自费陪餐,并对留样、配餐情况做详细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养餐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2013年5月  省营养改善计划督导组在灵丘县大作小学进行督导检查

  专款专账,监管到位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性强、资金流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中央明确要求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学生的碗里,吃到孩子的嘴里。

  自实施以来,灵丘县营养改善计划支出资金2200余万元。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灵丘县设立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分账核算,按期拨付,确保专款专用。利用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彻底杜绝了套取和虚报冒领营养餐补助资金的不良行为。教育、审计、纪检部门,对全县学校校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专门财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013年12月  灵丘县上寨中学膳食委员会在开会

  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由学生、家长、教师组成的膳食委员会,膳食委员会参与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以及学校食堂日常管理与监督,包括监督食堂饭菜价格、份量、质量以及食堂员工的个人卫生、服务态度等。为了增强营养改善计划社会透明度,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和监督力度,科教局设立了专门的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电子信箱;同时,学校通过公示栏,主动对营养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食品价格、资金支出情况、营养食谱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自全面实施以来,灵丘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安全有序运行,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下降,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守护学生健康就是守护未来。灵丘县将继续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倾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老区未来的希望,凝神聚力,保驾护航。

2013年12月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