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地处忻州市西七县的中心,全县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50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6元。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56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2096名;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750名;独立初中1所,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在校生4013名;小学12所,教学点31个,小学在校生7033人;全县教职工总数1827名。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2012年4月5日实施,涉及25所农村中小学校(不含教学点),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秋季学期享受营养餐的学生4688人,其中小学生2311人,初中生2377人。按照中央财政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天3元,每年按200天的标准,营养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资金按照补助标准全部下拨学校,保证了营养餐工作的顺利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下发以来,我县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全县多次召开了专门会议,并通过电视、简报等多种形式向学校管理人员、师生、家长以及供餐从业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提高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确实使广大学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营养计划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分工和职责,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各方面协同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培训方案》、明确了学生营养供餐的供餐方式、工作流程,建立了学生营养计划实名制管理系统,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校校长、会计、伙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顺利推进。四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县制定了营养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确保国家试点补助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并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县、局、校层层签订营养计划责任书,明确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工作职责,以保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六是建立了学生营养餐实名制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七是确定营养供餐的内容及模式。全县开展了学生营养监测,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当地学生体质营养状况,制定营养食谱,并依据学校目前供餐能力,确定供餐内容当前主要为学生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食品,并实行早、午加餐、课间加餐。八是加强食堂建设和管理。营养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已投资50余万元,配备学生食堂等相关实施设备,为两所学校新建学生食堂:三岔小学学生食堂规划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规划投资243.5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第二中学学生食堂规划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规划投资386.23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各学校成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膳食管理委员会,在食堂管理中进一步完善了原料采购制度,伙房管理制度,严格食品材料出入库登记、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执行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以及食品留样等制度。九是严把食品质量与安全关。全县坚持安全第一,稳步推进的
原则,把食品质量与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确定蒙牛五寨代理商为学校奶品供货商,山西绿野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鲜猪肉供货商,指定具备资质的鸡蛋供应商为学生供应鲜鸡蛋。各试点学校专门设立了食品检验员,严把食品质量关,对进入食堂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县教育局和相关部门经常深入供货单位和学校对食品质量以及营养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十是强化社会监督。各学校向学生发放了“应知应会卡”,每天向学生及家长公布营养餐的食谱及价格,让学生、家长随时监督。同时各学校和教育局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非寄宿制农村学校没有符合标准的供餐食堂,一些寄宿制学校虽有食堂但容量不足,设备短缺,设施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添置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学生就餐和营养供餐条件,全县将在今年继续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食堂5所,不断改善学校提供营养供餐的基础条件。
今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继续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五寨县教育局
2013.5.20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