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高山对峙,中部昕水横贯,东高西凸,形如盆地,这便是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称的大宁县。大宁总面积963平方公里,为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现辖2镇4乡、84个行政村,总人口7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国家重点扶持开发贫困县。全县现有各类学校26所,学生5343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自2012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县秉持不甘人后,力求特色的宗旨,恪守“为娃娃成长、让家家满意”的理念,坚决做到政策执行不走样,程序操作促规范,学生营养有保障,让“营养餐”在这片黄土地上绽放出别样的温暖。
制度先行,规矩方圆自然成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任务繁重,责任可谓重大。据此,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县长挂帅,吸收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了工作推进组和专家指导组,具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指导,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同时,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学校食堂现状、寄宿生在校膳食情况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涉及的组织领导、职责划分、供餐方式及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建设、食堂建设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出台了《大宁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示公开办法》、《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管理制度》、《大宁县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生实名制学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应编印《大宁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制度汇编》。各学校也建立健全了营养餐的验收、储存、加工、发放、就餐、台帐档案、食用安全、食品留样、宣传教育、废料回收、膳食委员会和校领导陪餐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储藏、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确保了工作启动后环环有人负责,事事有据可依,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管理到位,事半功倍成效显
推进“一个建设”。根据全县所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硬件设施规划需求,结合我县各中小学校食堂现状,我县从2012年7月开始启动了食堂建设项目,其中新(重)建食堂项目12个,改(扩)建食堂项目14个,全部完工后将可以满足学校食堂供餐需求。另外,结合食堂建设规划,我们要求各学校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积极与卫生、药监部门联合,为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办理相关证件,组织开展食堂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各学校食堂供餐的软硬件条件和能力。
用好“两个系统”。一是建立健全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实现营养改善计划的科学、规范、安全、高效。二是建立健全了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估系统,与县疾控部门配合,对学生体质进行定期跟踪监测,以检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效。
强化“三个管理”。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报账支付、财务公开、食品采购等管理制度,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单独建账,分账核算,并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支付情况,确保资金可见可控。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进库验收、储存加工、出库发放、留样食用、垃圾回收等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纰漏,确保不留安全死角。三是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员岗位、应急处置、档案管理、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校,做到责任明、工作清。
切合实际,情系黄土惠民生
大宁县太德乡垣平地广,地势平坦,素有“万亩垣”之称,为晋西第一大黄土残垣,这里驻立着一所中心小学——太德小学。在当前学生逐渐外流的大背景下,该校逆势而进,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十名,增加至现在200多名,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校。究其原因,除该校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外,不得不提的一个经验就是太德小学适应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实行学生全寄宿制,并在原有的伙食基础上,将3元的营养餐融入学生午餐之中,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了每周食谱,实现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天午餐时间,学生们拿着消过毒的餐具在食堂就餐,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确保营养餐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顺利实施,县教科局投入资金不断改善学校食堂条件,对原有的原料清洗间、存放间、加工操作间、备餐间重新整改布局,配置了厨具、餐具、清洗消毒设备等,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学校还成立了膳食委员会,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及村委会代表组成,对学校的配餐食谱、食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评议。学校还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制订每周食谱并在公示栏公示。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让学生们吃到了可口的饭菜,也让家长感到非常满意。
古乡小学现有410余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行企业送餐模式,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该校严把食品进库、留样、抽检、出库、发放、回收等关口,相应制定了《食品签收入库表》、《留样抽检记录表》、《营养餐领取登记表》、《学生用餐签字表》、《学生用餐登记册》和《工作日志》等规章制度,确保营养食品从进入学校到最后垃圾回收全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跟班和校领导陪餐制度,坚持经常性对学生开展生活指导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为使营养餐发放更加高效、规范,古乡小学专门为各班配备了置物筐,每天的营养食品牛奶、面包、蛋卷等提前由专人负责放进置物筐,上午大课间时间,各班班主任负责清点、签字、领取,并随即发放给所在班级的学生食用。学校还特别购买了牛奶专用加热锅,冬季牛奶在发放前提前经过加热,保证学生在寒冷的冬天能喝到暖暖的牛奶,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特别关怀和温暖。
徐家垛乡是我县较偏远乡镇,紧邻黄河,所辖自然村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远近不同的山岭上,这里自然条件差,人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在徐家垛乡北桑峨小学上学的大多为留守儿童。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则让这些孩子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爱,也让这些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了每天一盒牛奶的生活,体质状况明显发生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压力和负担,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意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投入,为贫困山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建设山区教育强县再蓄后劲,再创佳绩,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