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首都北京、煤都大同和皮都张家口之间,毗邻山西,靠近内蒙,交通便利。全县南北环山,桑干河横贯其间,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地形。境内有闻名中外的泥河湾遗址群,被誉为“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5镇、9乡,301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
阳原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期,阳原县在全国率先普及小学教育,被《人民日报》社论誉为“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80年代后期,阳原县又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教改工作受到了原国家教委的表彰。进入21世纪以来,全县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为基础,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教育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小学3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2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不含教学点)。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广播电视学校各1所。民办中小学7所。中小学在校生32150人,在编教职工2716人,其中专任教师2112人。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让孩子们“有学上”,而且使孩子们“上好学”,进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是阳原县委、县政府和全县教育系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然而,阳原县作为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县,教育工作长期受到经济的制约。全县部分群众还未摆脱贫困的帽子,许多贫困家庭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有些寄宿的学生从家里带些干粮和咸菜充当伙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艰苦的生活局面。
一、实施情况
2011年9月,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县政府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工作,由此拉开了改善学生营养工作的序幕。县首先在化稍营中学、化稍营中心校和泥河湾中心校3所学校进行了“一蛋工程”试点,为883名寄宿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个鸡蛋。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同年11月,学生奶经市统一招标采购后,在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全面实施“蛋奶工程”,即为5377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个鸡蛋和一盒牛奶。当年,县政府用于“蛋奶工程”的资金达34.2万元。
2012年1月,河北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阳原县作为集中连片困难县成为试点县。春季开学伊始,全县公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秋季开学后,民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也纳入了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免费享受一个鸡蛋(或等值火腿)、一盒学生奶和一些水果,全县共有13723名学生享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全县全年享受到国家营养计划资金达775万元。2013年,全县14614名学生享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全县全年享受到国家营养计划资金达822万元。国家营养计划涉及农村34所义务教育学校。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对县城内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继续实施“蛋奶工程”。2012年, 2676名县城寄宿学生享受“蛋奶工程”待遇。县政府全年用于“蛋奶工程”的资金达114.5万元。2013年, 2614名县城寄宿学生享受“蛋奶工程”待遇。县政府全年用于“蛋奶工程”的资金达140.3万元。“蛋奶工程”涉及县城6所义务教育学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实施好这一惠民工程,县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农牧、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商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科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县教科局出台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文件。2011年9月,县教科局、财政局、农牧局、商务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实施“蛋奶工程”管理办法》(阳教2011第11号)。2012年3月,制定了《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阳教2012年第7号文件),成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要求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食品管理制度;制定了《阳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2年6月,教科局下发《关于调整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确保学生营养计划顺利实施的通知》(阳教2012第1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通知》。2012年8月,教科局又下发《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教科局与各学校签订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运行目标责任书》,重点抓好学校的食堂建设、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等各项基础工作。教科局专门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会,会同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各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膳食委员会,由学生、家长、教师、村代表组成,认真落实工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从生产备货、配送、学校交接、储藏、出库、加工、分发,到垃圾回收,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县教科局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电子信箱,各学校挂牌公示河北省监督举报电话,同时设立了信息公开栏,每月对收发食品数量等情况公布,相关信息随时张贴,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2013年2月,县教科局向全县学校发放了营养改善计划校长应知应会卡和学生宣传卡。
(二)强化基础建设
学校食堂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基础保障,为此,县政府和县教科局努力加强学校食堂建设。2012年1月,制定《阳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规划》,确定新建18个学校食堂、改建8个学校食堂。当年启动了食堂改建工程,县教科局统一采购配发了消毒柜、冷藏柜、和面机和学生餐具等。2013年,大规模实施学校食堂建设工程,规划三年投资4117万元完成26个建设项目,当年开工12个,并投资62.5万元为部分学校食堂购置了餐桌椅等设备。
(三)抓好关键环节
抓好食品的安全供应,是实施好营养计划的关键环节。通过招投标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供应商,确保食品供应的安全与及时。牛奶供应经市政府采购中心与内蒙古蒙牛、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选用蒙牛学生奶和伊利学生奶。鸡蛋与水果的供应,县政府招标确定了一个县级供货单位。鸡蛋生产选用县农牧局确定的规模大、具有河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和防疫合格的正规鸡场。为确保食品供应安全快捷,2013年,全县建立了“营养工程”工作流程和学校三级负责人及县、校级营养机构及负责人联络系统。全县供餐模式采取学校食堂供餐,没有食堂的学校指定专人用电锅蒸煮。
三、成效经验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力的保障。计划实施两年来,学生的体质指标明显提升。营养计划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内心充满了自信,他们誓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力争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我县实施国家营养计划的主要经验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营养计划的前提;第二,强化基础建设落实好营养计划的基础;第三抓好关键环节落实好营养计划的关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阳原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14年1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