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青年人要如张丽莉有理想追求

2012-05-23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收藏

  立巍巍师道,以爱为人师表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危难的一瞬间,她以勇毅和奉献,以生命的冒险和身残的代价,以母爱般的深情和无私,注解了人师的责任,诠释了师德的崇高。

  四年前,同样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范跑跑弃学生于不顾的背影,泯灭了其教师的操守与良心。生,人之所欲;死,人之所畏。在突如其来的生死抉择中,人的精神境界却高下有别。张丽莉的舍身付出,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对教师队伍的质疑。

  育人兴邦是国之要务,教师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之路上承担着重要使命,扮演着关键角色。师者父母心。我们永远记得,是他们,带领我们从年少的懵懂走向人生的殿堂;是他们,指引我们从脚下的颠簸走向光亮的前方。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张丽莉更是以母爱般的奋不顾身,视学生为己出的大爱,教育了她的学生“如何为人”,指导了教育工作者“如何为师”,也为所有将以“育人”为事业的师范生上了动人的一课。她用行动,完美解说了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师德与师魂。

  巍巍师道谁与立?责无旁贷在藐躬。以师范为志的学子,应诚勇勤与爱,力行无愧为人师。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张丽莉以义举打动全中国,让我们再次看到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高尚道德的曙光与温暖朴厚的人情。

  我们曾看到,在社会道德体系亟待重建的今天,有救人者反被伤害,有主持正义者反被质疑,“小悦悦”的阴影还萦绕心头。张丽莉是为整个社会重新注入道德与良知的强行针,重新构筑迷失已久的精神坐标,重新书写价值与信念的谱系规范。

  还记得那句宣告:“我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张丽莉为社会讲解了个体的生命意义,如何于时代而彰;讲解了人生的价值,如何书写与计量;讲解了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她让我们再次相信:我们内心的实现将改变外在现实。

  我们不是圣贤,但也不能无为;我们不是英雄,但也不能平庸。

  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钱理群在给青年人的寄语中讲到:“年轻人除了打好专业知识的底子,更要打好精神世界的底色。” 张丽莉鼓舞我们拓展信仰的天空,勉励我们充实精神的行囊,引导我们追求高远的理想。为他人与社会带来精神世界的亮色,我们青年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丽莉的“最美”,不仅体现于她奋勇推开学生的一瞬,不仅体现于她牺牲了青春的健美,承担了截肢所造成的生活上的磨难。五年来,她工作勤奋努力,执着进取,追求卓越;她以微笑和爱心,爱护学生,体谅家长,不计付出。她以行动表明,在有些人年轻人在“拼爹”、追求“高富帅”和“白瘦美”的时代,青年人不应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青春的理想不应是对今生今世的让渡,求一个安逸的彼岸;不应是在北京四五环内给自己置办几个平方,安放床铺与鱼缸;不应是把梦想与信仰局限于房产证和户口本的投名状上。青春的生命醒觉于如虹之气和恢宏之志,醒觉于青年人对个人生命意义的不断追索和探寻,醒觉于对他人和社会最大程度上的助益与服务之中。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我们的肩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  甄眉舒)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