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中山大学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的重大意义,努力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在一起。2001年,中山大学党委常委会议决定,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五个数字化”,即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活和数字化环境。我校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工作的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为研究型大学,中山大学着眼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基础宽厚的拔尖创新人才,努力促进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实施了“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与“中山大学教学信息化行动计划”等项目,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开展网络教学试验为手段,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首先,在公共英语课程方面,改革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基于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博学网”,探索“课下在线学习、课上互动展示”的教学新模式,取得突出效果,其成果《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生军事理论课依托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组织网络学习和网络考试,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教学质量。
其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依托博学工程项目,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全部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了在华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网络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学习社区,逐渐形成了坚持教学国际化和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
再次,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医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先后制作了高仿真智能模拟人操作系列培训视听教材、专家临床示范教学教材和临床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医学院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诊断思维能力,并在2010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上获得特等奖。
此外,中山大学积极推动创业教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网上创业实践。学生们利用网络虚拟创业平台,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和国际化的交流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大力推动数字化科研,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中山大学大力推动数字化科研建设,重点建设了高性能与网格计算平台、文献保障系统、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协同工作环境、科研信息服务系统和个人知识空间,为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山大学始终坚持以应用为驱动、以需求为导向,建设高性能与网格计算平台,通过“高性能与网格计算典型应用资助项目”,推动超级计算技术在科研创新中的应用,提升了科研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杨国伟教授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教授团队在高性能与网格计算平台上分别开展了“亚稳纳米材料生长的基础研究”和“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取得重要的成果,并同时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三、大力推动数字化管理,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中山大学坚持“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等“五统一”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建设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对学校各种管理业务的流程再造和协同,实现了对各种信息资源与管理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提高全校各项工作效率和质量。其中,数字迎新系统,整合并优化了学校4个校区十个职能部门和三十多个学院的迎新业务,为1万多名新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为贫困生提供的“绿色通道/缓交”服务),用1天时间完成了过去需要1周才能完成的全校新生入学报到手续。新生通过刷校园卡就可完成报到手续,无需出示多种证件,更不需要反反复复地填写各种表格、多次签名等,大大节省了学生、家长、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了接待效率。学校职能管理部门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动态实时掌握新生报到情况,现场调度心中有数,使迎新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在线选房系统,将学校周转房的选房过程放到了阳光下,充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增强了选房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中山大学先后推出了网上招投标采购、产学研服务、人才提升服务、咨询顾问服务、医疗服务、专业社团服务、志愿者服务、灾难应急服务等集公共服务和特色服务为一体的网上服务系统,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支撑学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责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四、大力推动数字化生活,提高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中山大学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了一个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建设并自主管理的学生综合门户平台——5D空间。5D空间寓意“我的地盘,我做主”,由资讯空间、展示空间、互动空间、创业空间和个人空间等5大板块组成,强化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功能,集合了服务学生信息资源,目前已成为校园网络上学生主要的文化和生活平台。学校通过5D空间将广大学生聚合起来,引导大家健康用网、文明用网,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中山大学是一所跨广州市和珠海市、分校区特色办学的高校。为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中山大学开设了包括“艺术与人生讲坛”、“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前沿大讲坛”、“校友论坛”等各种精品讲座,邀请名家大师在各校区讲学,每年多达300多场。为服务于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要求,解决跨越校区地域的不便,中山大学建立了“逸仙网络大讲堂”,通过视频点播、实时直播等方式将这些优秀的人文文化和科学学术讲座送到学生身边,让学生充分沐浴在大师的教诲中,极大地推动了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统筹数字化环境建设,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
中山大学坚持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体系化建设的方法论,统筹建设了共享基础设施平台。目前,中山大学已建成一个跨越两个城市、覆盖四个校区、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多业务融合的、高带宽、面向服务的、颇具弹性的校园网网络,并建立了全校统一共享的大型数据中心,实现了全校信息化设施的物理集中、数据集中和应用集中,尽可能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实现了应用系统集成和管理的集约化。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最近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同时对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中山大学将深刻领会《规划》精神,认真学习《规划》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做好《规划》落实工作,更加全神贯注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信息化战略来推动人才强校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我校“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