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012-09-01 来源:教育部收藏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距离主城120公里,面积1441平方公里,辖2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3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其中农村学校占79.6%,在校学生14万人。近年来,我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教育立区、科技强教战略,取得了可喜成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进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五大举措,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是顶层设计,绘制信息化发展宏伟蓝图。

  事业发展,规划先行。我区站在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和“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制定了大足区教育信息化“321工程”发展蓝图,即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三通两平台一机制”建设。“三通”指校校宽带通、资源班班通、上网人人通;“两平台”指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学校数字校园统一管理平台;“一机制”指建立城乡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二是政策倾斜,保障信息化战略地位落实。

  为了确保我区教育信息化超常规运行、突破性建设、跨越式发展,区委、区政府给予了特殊政策支持,首先,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政府投入为主,每年投入信息化经费不得低于教育经费的8%,学校公用经费统筹25%集中用于信息化建设;第二鼓励学校采取融资租赁、资产置换、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第三在区教委和学校设立教育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配齐人员,明确编制;第四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三是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超常规发展。

  从2008-2010年,我区投入5216万元,完成了教育城域网和学校“校校通”建设,50%中小学完成了“班班通”建设,中小学配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室,100%中小学建设校园监控系统,50%的中小学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2:1,师机比达2:1。2010-2012年,我区又投入专项资金8599万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硬件条件和数字化学习环境,力争到今年低,全面实现大足区教育信息化“321工程”目标。

  四是探索机制,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更好地服务教师、学校,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们从机制改革入手,大胆探索学校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城乡联体课堂建设、名师引领网络教研、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特色村小信息化发展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全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中心等区域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和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机制。

  五是强化考核,确保信息化目标任务实现。

  为了保证区委、区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指标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单位一把手工作绩效考核、学校督导评估。区四大家领导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督导,听取进程情况汇报。区政府办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检查。每年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表彰一批教育信息化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有力保障了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五个互动,探索“大足信息化应用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我们为每所学校配备电子白板,广泛开展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互动,鼓励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城乡学校优质课堂资源共享,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解决农村村小缺科教师问题,我们利用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村小同步课堂教学(联体课堂),推进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是教研互动,帮助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为帮助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由区教研部门牵头,利用引进的网络直播教研平台和备课系统,组织全区教师分学科有计划开展网络学科教研、备课、进修、培训工作,打破了区域限制,搭建起在线交流沟通平台,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教师教案、问题、经验共享。

  三是管理互动,促进办学规范化标准化。

  全区统一使用重庆市教委组织开发的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办学规范化、学校管理标准化、后勤服务信息化、行政决策科学化,消除了信息孤岛,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安全互动,有效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通过建设学校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实现了学校、教委、公安之间的三级协同联动,有效控制了学校突发事件、恶性事件发生,保障了师生安全。

  五是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

  通过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吧、视频聊天室和利用家校互动平台,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交流。

  三、五大探索,凸显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

  一是探索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学校信息化差距。

  合理配置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我区在信息化建设上,坚持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建设,使城乡学校信息化条件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在资源分配上,加大对农村学校倾斜,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重点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极大的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探索城乡联体课堂,解决农村紧缺学科难题。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薄弱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探索城乡联体课堂改革,实现多校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有效解决了我区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

  三是探索集体网络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的集体网络教研,为我区城乡学校教师业务进修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渠道和平台,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了显著效果,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普遍欢迎,这是改革的成果,也是信息化带来的变革。

  四是探索家校空中桥梁,破解留守儿童亲情难题。

  网络改变世界,小小视频聊天室、亲情电话吧、家校平台,拉近了学校、家庭、亲人距离,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

  五是探索学校网络管理,提升行政服务决策效能。

  管理的统一化、信息化,带来了办学的规范化、工作的高效化和办公无纸化。我区统一使用的重庆市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彻底改变了学校管理面貌,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明显加快,业务报送更加规范、快捷,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教委能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学校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