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必然增强。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省区,全区现有2100余万人口中,有450余万教育人口,用7种语言、文字教学。长期以来,教育基础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客观存在“数量缺、教学业务水平低、汉语言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制约了新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新疆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取得了革命性变化。从2002年至2005年的3年间,通过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远程教育项目,新疆在全区86个县(市)的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覆盖了全区94%的农村中小学校。今明两年,国家又将在新疆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面对日趋完备的信息技术设施,师生们强烈呼吁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如果不能尽好、尽快建设双语教育资源,就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局面,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也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综合的效益,从而造成国家提供的优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根据教育部“充分利用、高度共享教学资源”的原则,新疆双语教育资源在性能要求上,本着多用户同时访问、上传下载方便、空间足够、允许进一步扩充教学资源内容为原则,最终确定基本框架为:
按照“汉语资源以引进为主、民语资源以自制为辅”的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导向、需求驱动”的建设原则,新疆电化教育馆、新疆教育电视台首先明确资源库内容要紧密结合新疆基础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两基”为主干,兼顾社会教育、师资培训等内容的工作思路,使民语资源库建设朝着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三结合方向发展。
在制定民语资源库建设规划时,新疆依据 “抓住机遇,因地制宜,重点建设,稳步实施”的16字策略,规划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三步走”计划。
近期目标为初步搭建“新疆双语教育资源”的总体构架,基本完成“师资培训类”、“基础教育类”、“社会教育类”等构件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和建设流程;中期目标为在进一步完善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新疆“双语”教学的实际,重点建设“基础教育类”的所有模块,同时向全区开放“培训类”和“社会教育类”已建好的所有模块;远期目标是全面完成“新疆双语教育资源” 所有模块的建设,建成“方便于下载、资源预览、在线视频点播,保存用户评价意见,方便扩展、更新、删除等功能与维护”的资源库。
一、新疆双语教育资源的建设形式与内容
新疆遵循“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教学计划为进度计划”的工作原则,组织自治区教育科研所汉语教学专家和自治区“汉语教学能手”,组成教案编写班子,要求教案突出教材内容情景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画面体现民族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及识字能力。与此同时,邀请自治区“汉语教学能手”作为授课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教案讲授知识,来保证“同步教学”课程版本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资源库的建设形式有很多种,根据新疆的区情和教学实际,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
(一)、翻译制作。新疆完成了中小学“双语”教学课堂实录小学《汉语》一年级上、下册各121课时、《数学》二年级上、下册各121课时和48张小学《美术》、24张小学《思想品德》的拍摄、编辑、光盘合成工作,翻译制作了小学《数学》一至三年级动画光盘,启动了中小学“双语”教学课堂实录小学《汉语》、《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制作工作。
(二)、合作开发。新疆电化教育馆与喀什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合作,分别开发维吾尔语言和哈萨克语言的教育、教学资源,确定以地区为单位,通过建立维吾尔语言和哈萨克语言教学能手专家库、教育技术专家库和教育教学评价专家库等手段,大力开展一线民语言教学资源的合作与开发。目前,合作开发已经启动。
(三)、购买引进。新疆在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大力支持课程课件资源的同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先后引进并下发了包括同步教学课堂、多媒体资料、课程辅导、教学实验等内容的汉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可供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光盘和教学资源库,其中光盘介质83200张、硬盘介质900多GB。另有720GB民、汉语教师培训、维吾尔语小学《数学》等内容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供各族中小学师生下载。
“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民语直播频道》、《文件频道》和《综合视频频道》,2011年共计播出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节目5450小时(490.5G)。
(四)、争取援疆。2010年以来,根据中央要求和教育部工作部署,江苏省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把推进新疆双语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调研,周密规划。特别是2011年8月20日,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委托,双语教育资源(江苏援疆)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在鲁昕副部长视察江苏省并对援疆双语资源建设工作做出指示后,江苏省协同新疆做了许多工作。一是积极进行前期情况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新疆双语教师培训资源短缺、形式简单等情况,立即着手准备援疆计划。二是科学制定援疆方案。江苏省电教馆与新疆电教馆就初期方案多次进行磋商和研讨,为解决双语教师理解、阅读和掌握双语援疆资源探索新途径。三是配合后期开发制作。根据《江苏省教育援疆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分工要求,新疆电教馆主要做好对江苏电教馆提供的汉语资源的维吾尔语的翻译、录入和配音工作。制作样片进行尝试。四是做好培训者的培训工作。第一期双语培训教学资源研发完成后,江苏、新疆联合培训一批双语教研员和网络管理员,确保资源的使用效果。五是做好资源试点应用工作。按照《江苏省教育援疆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第一轮双语资源建设任务完成后,根据新疆双语教学实际,在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的南疆喀什地区选取2-3个县作为试点,进行试用。
二、新疆双语教育资源的应用实践
资源的有效合理应用是“新疆双语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有效整合电化教育馆和教育电视台的各种力量,紧紧围绕“资源应用”这一个核心工作,达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的两个目的,解决“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交流不畅”的三个问题,是切合新疆实际的根本选择。
按照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总体要求,根据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现状,要实现“用好资源”这一中心目标,就必须先建好“三条链路”。
一是有线电视链路。新疆电化教育馆和新疆教育电视台为馆台合一的单位,教育电视台也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2006年起,我们在原有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昌吉市、阿克苏市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多方协调,实现了对全疆12个地、州中心城市的电视节目有线传输覆盖。
二是卫星数据广播链路。2004年2月28日,“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正式开播。7年来,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出平台用维、汉两个语种,在两个视频、一个文件频道播出教学节目和课件,日播出节目总量达11个小时以上,使全疆中小学师生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每年播出教学资源总量在3000个小时左右。
三是互联网链路。自治区教育厅与新疆电信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协议,让农村中小学通过自治区电信有限公司提供的ADSL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享受自治区电信有限公司每月15元的优惠包月费。同时,自治区教育厅2007年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新疆远程教育网”门户网站和传播平台,集新闻宣传、知识传播、资源储存、课堂教学、教师培训、远教管理为一体,直接为中小学校服务。设在“新疆远程教育网”上的双向视频系统在全区建立了15个中小学教学直播课堂、536个直播听课点和1500个在线点播点,使15个教学直播课堂的播出与全疆所有“模式三”学校和部分“模式二”学校能够共享名师授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互联互通。
2006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光盘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普及应用教学光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自治区教育厅充分发挥“新疆双语教育资源”中“双语”教学光盘的作用,积极开展光盘教学的“双语”实验课题研究,于2006年9月在库尔勒市民语小学开展了“双语”光盘教学实验工作。为比较光盘教学对不同学校的实验效果,课题组选择了三种教育水平的学校:一是村小学,二是乡中心小学,三是城市小学,实验年级为小学一年级。主要实验“双语”班的《汉语》和《数学》,使用新疆电化教育馆录制的与“双语”教学实验教科书《汉语》、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同步的教学光盘。这套教学光盘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教学重难点、课堂用语使用母语解释)。通过一个学年的实验,2007年7月5日,自治区光盘教学课题实验小组召开了自治区“光盘教学”(双语)视频研讨会,对“光盘教学”课题实验进行了总结和推广。9月,光盘“双语”教学模式在新疆库尔勒市农村学校全面推开。2008年3月,光盘“双语”教学模式在新疆民语(维吾尔语)成分较多的五个地州开始实施。实验证明,“双语”光盘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人们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能够缓解广大农牧区学校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在农牧区学校有较强的推广前景,有利于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到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我们坚信,通过此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新疆的双语教育资源建设,将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科学规划,重点加以突破,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推进,为新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