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的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全省面积的46%为山区、丘陵,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湖北是教育大省,但农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7%。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匮乏。
2001年,教育部提出在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村学校缺乏合格的英语教师。2004年,我省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契机,建设了“空中英语课堂”,经过几年努力,全部农村小学(包括教学点)开足开齐了小学英语课,平均每周2课时,受益小学生约400万,传统上农村小学不开、很少开和开不好英语课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
一、构建“天地一体”的信息平台,打造空中课堂
2005年湖北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前三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同时建成独具特色、“天地一体”的湖北教育网台。“天网”以卫星为传输载体,主要传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资源、湖北本地化的大容量资源,可保障城市、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都能够及时获取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地网”主要为远程教育提供反馈服务,为中小学提供教育教学资源服务。
近几年来,湖北省教育厅利用“天网”播发自制的“空中英语课堂”、“空中音乐课堂”等资源,覆盖到每一所农村学校,同时又利用“地网”开展网上咨询、信息公布、网上教研,相互交流与研讨,让大山深处的师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享有与城市平等的教育教学资源,就能与名师进行沟通与学习,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湖北省教育厅正在积极推动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从2008年到2011年,全省共投入资金4.69亿元,建设“班班通”班级29700个,培训“班班通”学校教师30000余人,近150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我省计划到2015年之前全面实现“班班通”。
二、研发空中英语教学资源,重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
开展空中英语教学最困难的是处理好教师和视频资源的关系,使不同水平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教学需要。我们到农村教学一线,对英语教学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当时面临三大问题:1、严重缺乏小学英语教师,缺口达1万多名,有的地方甚至由16岁的刚刚毕业的初中生任教;2、已有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普遍存在发音不准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乐观;3、教学手段落后。恩施等山区孩子很多连县城都没去过,根本不知何为汉堡包、信用卡,对英语教学内容理解困难。
通过调研,我们把空中英语教学定位于:鉴于农村地区英语专业的教师极少,在农村地区小学普及英语教学,空中英语课堂要立足于让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能够通过空中英语课堂,组织学生有效学习英语,最关键的是要突破“听”和“说”两个环节。
二是反复开展试验,提炼教学模式。我们成立了由英语教学专家、英语外教和骨干英语教师组成的项目组,针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英语专业能力不足的教师及专业英语教师三种情况开展空中英语教学试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学导式”教学模式,即“导入”、“导看”、“导学”、“导评”的“小学空中英语课堂”四步教学法,并制定了空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是研发教学资源。按照“学导式”教学模式,我们研制开发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全套空中英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通过天网发送到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整体播放教学视频,也可以灵活使用每一个教学素材。
四是组织全员培训。按每一所农村学校培训一名英语教师的要求,我们组织了教师全员培训,全省共计培训英语教师13200余人。通过全员培训,农村教师树立了英语教学的信心,掌握了空中英语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方法。郧县城关镇响耳河学校47岁的朱从忠老师,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经过培训不仅学会了接收资源,而且能熟练应用资源教学,在2007年全省小学英语空中课堂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三、开展同步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
省教育厅在组织各级教科研机构研究指导“空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利用“地网”开展同步教研活动,提供“空中英语课堂”教学在线指导。策划、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各种主题的教学研讨,并将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有代表性的讨论现场通过“天网”发送到农村学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引导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研观念,提高他们对同步教研的理解与认识。省教育厅通过在偏远的神农架地区等地试点,让农村教师切实体会到网络同步教研的开放性、交互性、方便性和及时性。
其次,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研发了四位一体的三维网络同步教研平台,即UC教师群、教师个人博客、校级博客圈+区域教师博客圈、即时在线交流平台(UC双麦双视频聊天室),使教师既有适合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又有相互交流的共同平台,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群体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三是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加大网络同步教研的推进力度。教育厅在神农架、潜江、宜昌逐步建立起正常稳定的英语同步教研工作秩序,初步实现教师教学思想、艺术与教研成果的共建共享。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英语网上同步教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得小学英语同步教研活动在全省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四、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为确保设备的使用与维护,2007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农远工程各项目学校要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远程教育费科目,用于设备运行维护、教师培训、网络通讯,确保湖北教育网台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是建立活动制度。省教育厅拨出专项经费,每年暑期举办集学习交流和夏令营为一体的“湖北省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要求农村小学全员参与,校、县、市、省层层选拔。从2008年暑假开始举办第一届比赛,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参加初赛、复赛、决赛的师生累计已达40余万人,受到了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喜爱和积极的参与,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反响。
三是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和检查评估制度。为确保应用效果,我们建立了省、县、校三级组成的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括听力、口语、综合能力测评等。在检查评估制度中明确规定,县级小学英语教研员是“空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其常规教研工作应包括包乡包(校)点、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空中英语课堂”进行现场和网上指导、定期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座谈和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省级教研部门成立应用专家指导小组和应用指导讲师团,对各地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巡回现场指导和网络教研指导,举办“送课下乡”、“送培训下乡”、“送信息下乡”以及优秀教师课堂观摩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利用“空中英语课堂”实施教学的能力。
2003年底,农村小学英语的开课率不到30%。到2008年,全省三、四年级小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合格率分别达到85%、75%。2010年底的质量监测表明,全省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的听力、口语、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著名英语教育专家陈琳教授在考察我省英语教学后,认为“具有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的价值”。
实践证明,利用小学“空中英语课堂”进行英语教学,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输送到边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有效地解决了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英语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了我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省教育厅还先后组织开发了空中音乐课堂、空中德育课堂、“大家唱大家跳”等方面的资源。并利用湖北教育网台为全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提供技术支撑,还向湖北援建的新疆博州等地区定向播发“空中课堂”,将“小学空中英语”无偿提供给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源超市”等等,努力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把走向山外的路、走向世界的路铺到了农村孩子的脚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