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金寨县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工作情况汇报

安徽省金寨县教育局

2014年5月7日

  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为突破口,按照“坚持规范、尽力补充、着力培养、改善待遇”的思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概况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现代产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是集老区、山区、库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县。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383所,其中小学236所(另有136所教学点),初级中学42所(含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2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96所。在校学生96642名,其中小学40884名,初中19708名,高中14404名,职业高中6967名,特教56名,幼儿园14623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17978名。全县教职工7656名,其中小学2243名、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2656名、职业高中176名、幼儿园400名、特教学校20名、其他教育事业2161名(含离退休教职工)。金寨是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国家中西部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县。近年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教师公租房建设项目、学校危厕改造项目及各类外援建设项目等工程,2012年县政府实施了两所职高整合、金寨一中、思源实验学校、青山中心学校整体搬迁项目,2009年开始实施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艰苦补贴制度。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农村教师队伍师资老化、结构失衡、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此,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要建好队伍,必须增加教师待遇,努力实现待遇留人、以情留人。面对财政困难,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壮士断腕”之概,对教育投入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师工资优先发放,教育经费缺口优先追加。

  2008年,县财政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供给,与公务员同等标准,开全市先河。

  2009年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的现实,对农村教师基础性绩效工作实行倾斜,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增加75元补贴,复式班教学和单班教学点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补贴150元,首次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县镇。

  2013春,县委领导深入中小学调研,针对农村教育实际,探讨怎样留住教师,使农村教师“派得到、留得住、教得好”。经过认真调研,并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意见》。文件务实管用,操作性强。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提高农村艰苦学校教师待遇,从2013年1月开始,对全县边远艰苦村小学和单班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分别增加艰苦补贴200元、300元,全县415名教师享受艰苦补贴,年补贴总额为120万元,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艰苦补贴机制。

  2013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作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额,增量部分用于发放其生活补贴”决定。省政府11月份确立对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的乡村教师实施生活补助政策,下拨了专款。县政府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由教育局调研提出补贴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报请省教育厅、财政厅同意,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发放2013年艰苦补贴1362万元。其中乡镇中小学每人每月200元、村级小学每人每月400元、教学点每人每月700元(一校多师教学点每人每月500元)、连同县级原按月发放的艰苦补贴,艰苦村级小学教师年补贴7200元,单班教学点教师年补贴分别为12000元(一校多师的9600元)。

  在以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为突破口的同时,我县通过“抓管理、强机制,抓补充、保数量,抓培训、提素质,抓班子、强能力,抓师德、树形象”系列组合拳,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国家和省支持下,我县大力实施“特岗计划”,6年共计招聘特岗教师833人,充实了乡村教师力量,深受基层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欢迎;积极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公租房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46个项目1175套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项目完成后,将有效缓解我县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和离家较远的边远艰苦地教师住宿难问题,让广大教师安居乐业。

  三、初步成效

  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制度,推动了农村教育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教师愿意扎根农村学校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留不住教师的现象,特别是边远村小、教学点,教师不愿去、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艰苦补贴实施后,村级教师待遇高于乡镇,农村教师高于县城,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增强,愿意到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多了,更有很多特岗教师主动请缨到村小、教学点任教。从不愿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到积极要求,从一心离开到愿意留下扎根,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国家、省、县好政策将有利于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农村教师待遇提高后,年轻、优秀教师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且能留下,农村教师基本需求能得到保证且相对稳定,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将不断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活力激发起来,教育均衡发展的内驱力将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将会稳步提高。

  三是农村进城学生开始回流了。农村学生为了追求优质教育,一些家长只好将学生转入到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就读、陪读。随之又出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闲置,城镇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同时也因为家长的陪读,加重了农村家庭的负担,甚至出现因学返贫现象。随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食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的实施,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稳定了,教学质量提升了,一些进城、进镇学生开始回流。

  四是农村教师流失现象减少了。由于山库区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教师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比较贫乏,制约农村教师的自身发展,造成教师心理不稳定,而不稳定的心理容易与外界环境产生冲突,当冲突无法调和时,一些教师选择新的环境以达到平衡,导致流失不断。现在通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教师心理平衡了、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提高了,尤其是逐步消除了农村教师相对于城镇教师的心理自卑感,增强了广大教师克服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生活清贫等困难的信心,多数教师开始愿意、乐意农村教育工作。今年以来,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流动与过去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只有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农村教育发展才真正有希望。

  五是教师流动顺畅了。实行艰苦补贴,激活了农村教师流动的源头活水。过去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校际交流,靠行政命令、较流坐桩、抓阄确定等,人虽去而心不安。现在不同了,县城教师主动申请支教的有了,乡镇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任教、支教自愿了,这些转变得易于艰苦补贴的实施。

  六是教育人事管理难度小了。贫困山库区县、乡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教师上有三难:首先,教师分配难,都不愿到村小、教学点去;其次,留住教师难,自实施特岗教师制度以来,我们动了不少脑筋,感情留人、服务感人,但深感远远不够,总担心教师留不下来;再次是边远地区教师需要稳定与满足边远教师调动欲望强烈两全难,每到暑假,边远教师纷纷要求到城镇学校工作,县、乡教育行政部门为此伤透脑筋。现在不同了,艰苦学校有了吸引力,教师从内心感到艰苦学校待遇实惠,留住人、留住心,教育人事管理压力小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广大农村教师所承担的义务教育使命任重而道远,艰巨而光荣。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教师艰苦补贴的倾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它真正成为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阳光雨露,助力艰苦地区教育发展,真正实现农村艰苦地区教育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

收藏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