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实施教育人才津贴政策 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湖南省教育厅

2014年5月7日

  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近年以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等重大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又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校在职教师的素质提高问题。但是,在县域内合格师资总量基本有保障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长期困扰教育部门的农村学校教师“派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市学校“大而挤”、农村学校“弱而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去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在全国较早出台并实施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极大地增强了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片区优秀人才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流动机制初步形成。

  一、上下联动,找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农村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农村教育工作绕不过的难题。为解决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难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省一些基层地方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如何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地方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途径。泸溪县是我省湘西自治州的一个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在2012年的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名列全省最后一位,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县,为让农村教师更好地扎根基层,安心从教,县委、县政府以过人的勇气和魄力,在国家和省没有出台政策的情况下,从2009年开始,自主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并且逐年提高,至2013年,村片小的教师生活补助已提高到每月1200元。通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泸溪县很多村片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年工资收入达到5万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城里的教师和机关干部,边远山区的教师岗位一下子成了“香馍馍”,成为需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的岗位。凤凰县、攸县等县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凤凰县教学点教师的生活补助达到了每月1600元。地方政府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为省委、省政府制定连片地区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是省级层面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为促进我省武陵山、罗霄山两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卫生人才的发展, 2012年6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部分县市,采取召开座谈会、典型解剖、实地走访、内部研讨、统计摸底等方式,就武陵山片区农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工资待遇明显偏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是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条件越艰苦、位置越偏远的乡镇,这个问题越突出。要解决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匮乏问题,必须创新政策、加大投入,以提高教师待遇为重点,下大力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才会突破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让更多的人才主动投身到片区的农村教育事业。

  二、主动作为,科学制定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5月,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出台之前,我省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湘发〔2013〕3号),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基层教育人才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设立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即从2013年起,在我省的两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脉片区内的43个县(市、区)建立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

  一是科学划定发放范围。为确保人才津贴发挥支持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发展的最大效益,文件明确将发放对象限定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发放时间限定为在片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工作期间。

  二是合理确定发放标准。为确保人才津贴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作用,同时结合省财政实际情况,我省的3号文件明确把人才津贴的标准定为: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县城关镇)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人才津贴。同时明确:地域面积广、所辖乡镇条件差别较大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乡镇划分为不同类别等次,自筹资金,在省定津贴标准基础上为在不同类别乡镇工作的教师分别增发人才津贴,我省原定农村教师津贴标准高于省定人才津贴标准的凤凰、泸溪等县,在省里的政策出台后,都主动保留了原来的发放标准。

  三是分类实施经费保障。湖南省属于中部省份,省级财政相对比较困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财政更加困难。为确保人才津贴足额落实到位,我省根据片区内县区的财政能力,在坚持省财政拿大头的原则下,分类实行不同的经费分摊比例,其中财政最困难的湘西自治州所属的县(市),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其余县市区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60%,县(市、区)财政负担40%。

  三、全面推动,确保乡村教师补贴发放到位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为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对片区农村教师的关心,我省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对支持片区教育人才发展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宣传政策内容,树立先进典型,我厅组织精兵强将,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我省3号文件的内容、意义和较早实施农村教师津贴政策的凤凰县、泸溪县、攸县的经验做法进行了重点宣传。我厅组织采写的长篇通讯《倾斜的力量》在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全文散发,并由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全文刊发,以实施高标准津补贴为抓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泸溪模式”也相继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在教育部“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规范津贴发放程序。为确保人才津贴发放的公平公正,我们要求片区内各县市区准确掌握符合条件的教师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并登记造册。同时,借助教育统计年鉴和全省教职工基础信息数据库平台,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了严格核实。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对人才津贴的享受对象、享受标准实行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了违规行为发生。

  三是确保资金筹措到位。我省共有43个县市区的9万余名教师纳入了享受农村教师津补贴的范围,除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享受省级财政100%的保障外,其他35县市区实行省级财政负担60%、县市区配套40%的资金保障。在人均财力排名全国第27位的情况下,省财政克服重重困难,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013年共安排2.8亿元用于发放人才津贴,地方财政共配套1.5亿元,财政投入资金量居全国首位,并且在中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综合奖补资金下达之前已全部落实到位。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落实。为督促各地及时将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2013年底,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参与,共组成四个督查小组,分赴相关市州的部分县市区开展督查。督查组每到一处,都要认真查阅人才津贴发放明细,亲自与教师代表座谈,确保人才津贴的每一分钱都发放到农村教师手中。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少数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尚未到位、教师数量没有摸清、政策解释不到位形成不稳定因素等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限期整改的督查通报,确保了人才津贴的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和政策的平稳实施。

  四、引领示范,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

  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的实施,不止给片区农村教师带来了收入增长的福音,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一个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终身从教的正确导向,必将带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综合效益。

  一是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有了显著提升。政策带来的“倾斜力量”,犹如春风化雨,激发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广大农村教师直观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基层教育事业的关注、对边远地区教育人才的重视,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决心和激情。自3号文件下发以来,针对农村教师打包的培训培养计划、职称评聘优惠政策、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一揽子项目计划赢得了基层教师的热烈欢迎,许多教师表示,现在农村教师袋里有钱、住有所居、晋升有望,满意度与日俱增。

  二是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有了有力抓手。我省将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作为我省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从2010年至今,已启动实施三年多,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实施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之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抓手,各地的教师均衡配置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的出台,激发了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强大内生动力,许多县市的教师流向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很多地方,由于农村学校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心静了,劲头足了,要求调动的少了,甚至还出现了乡镇中心学校教师竞争去村小的可喜局面。

  三是农村教育的投入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实施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带来的实在效果,不仅改变了农村教师的择业观念,还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了政府教育投入思想观念的转变。原来政府的教育投入侧重于建房子、买设备等硬件建设,现在已逐步向侧重于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水平、落实医疗养老政策等软件建设转变。教育投入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投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更加均衡,其最终结果必将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出台,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顺利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湖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由于省委、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教育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创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经验。今后,我省将在认真总结去年实施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同时,我们还将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推广到全省所有的农村地区,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收藏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