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省区,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回族聚集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把教育发展作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取了显著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宁夏“全面改薄”工作情况交流汇报如下:
一、我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2006年,我区全面实现以县为单位 “两基”目标,全面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基本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根本性保障;2006年我区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城市)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我区开始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使所有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享受免费的营养餐,保障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健康成长;2012年我区完成了以县为单位的“教育强县”目标,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两基”目标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提高;2009-2012年通过四年的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使我区中小学校舍质量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需要,广大师生的安全得到基本保障,2013年自治区启动实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和取暖设施改造,为中小学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教学生活环境;2012-2017年,我区要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造任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40所(初中242所,小学1850所,教学点238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89.1万人,生均校舍面积小学达到6.31、初中达到9.67平方米。
二、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情况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下发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做好我区“全面改薄”工作,把“全面改薄”作为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首先任务抓好抓实。我厅会同财政、发改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就“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和项目规划,全面推进“改薄”工作。根据 “保基本、兜网底、一校一测、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依据《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以及国家底线标准,经逐校排查和综合测算,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总资金需求63.2亿元。其中:校舍缺口149.4万平方米,资金需求29.9亿元;体育运动场及配套设施改造资金需求8.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及学校教育信息化资金需求24.5亿元。结合需求和我区的实际,我厅会同财政、发改制定了宁夏“全面改薄”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经费保障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经报请自治区同意后上报教育部。
(一) “改薄”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全面改薄”要求,结合我区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经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确定了我区“全面改薄”的目标任务。2014年-2018年,我区将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自治区各项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校舍149.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09.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4.4万平方米,学生食堂4.4万平方米,学生厕所9.2万平方米(新增厕所蹲位18744个),学生浴室1.9万平方米(新增淋浴头4164个)。购置学生课桌椅41.2万单人套、图书781万册、学科专用设备866.1万台件套、学生宿舍设备7.5万台件套、食堂设备45万台件套、饮水设备2518台件套、信息化设备11万台件套,其他教学专用设备73.8台件套,改造358.6万平方米学校体育运动场;改造28.4万单位学校大门、围墙、护坡及旗墩等配套设施。
(二)经费投入保障措施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已累积投入专项资金50多亿元,累计新建及改造校舍500多万平方米,改造取暖设施近100万平方米,对249所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场进行了改造。2014年我区统筹安排“全面改薄”资金13.8亿元专项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其中统筹中央专项资金8.9亿元,自治区配套安排4.9亿元,如果包含市县投入和学校公用经费安排,2014年我区实际用于“全面改薄”资金超过18亿元,截止目前,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全部安排下达项目县,项目县正全力组织实施。2015年自治区计划统筹安排资金14亿元,专项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已确定纳入财政预算。2016-2018年我区将根据工作推进的需要,积极落实资金,全力保障我区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完成“改薄”任务。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中小学师资力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行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管理方式。实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到2013年底,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事业单位聘用、安排免费师范生等机制为中小学补充新教师1.68万人,大大缓解了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使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基本上开齐了课程。今年又要为农村学校补充2200名教师,使新补充教师达到近2万人,占全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注重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我区不断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实施“国培计划”、“自治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等项目,采取了集中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网培等多种形式,近几年有8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全覆盖,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破解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引发的“上好学难”、 大班额等影响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我们结合全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宁夏优质教育资源扩面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区域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优质学校+分校”、“优质学校+弱校”、“优质学校+新校”的办学模式,通过构建“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合作体)”、乡(镇)中心学校与村校联盟(捆绑)、名校托管相对薄弱学校等发展合作组织,创新管理互通、教学一体、师资共建、学生互动的教育发展机制,实现合作发展组织内各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资源、管理方法、特色品牌等方面共享,全面带动薄弱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我区还建立了教师和校长交流机制,使城乡之间、强弱校教师交流面不低于10%,校长(包括中层管理者)不低于20%,城镇学校教师在评聘高级职称时,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将加强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今年,先后印发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小学升入公办初中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初中学校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小学升入公办初中就近免试划片入学、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等内容和程序;继续实施自治区示范普通高中和县(市、区)所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55%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录取制度,全面调动薄弱初中学校的积极性,使薄弱初中学生也能上优质普通高中,有效缓解了初中阶段择校压力。同时,深入组织实施“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和“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引导全区中小学校抓管理、提质量、办特色、创品牌,促进内涵发展。
(六)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
我区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自治区规定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开足课程。把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小学科学、品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技、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普通高中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同时,按照“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同时全面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积极鼓励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与本地风土人情、本地特色相结合,统筹安排,确保课程。
三、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的主要困难
(一)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尖锐。宁夏属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尽管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自治区财政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总体上看,自治区财力有限,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县级财政特别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县级年财政收入仅有几千万元,基本上是靠转移支付保吃饭的盘子,对教育投入无能为力,教育投入与事业发展的矛盾仍然尖锐。
(二)完成“全面改薄”项目资金缺口大。根据我区摸底情况,实现“全面改薄”任务,需要资金63.2亿元,这些是硬任务。再考虑其他一些因素,一是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由条件较好的引黄灌区逐步向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推进。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本来经济基础薄弱,学校点多面广数量多,办学条件差。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校安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学校的校舍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种功能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设备、体育器材、图书等差额很大,市县财力保障十分有限。二是虽然一些基础较好的县通过了国家的均衡发展验收,但一些指标还处在临界状态,另外,我区规定9项重要指标中有7项达标就认定为达到基本办学标准,验收过的县两项不达标的学校占一定比例,所以说,通过验收只是低标准的通过,办学条件存在普遍较弱的情况。三是由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移民扶贫战略,“十二五”期间35万移民工程也进入了尾声,据测算,35万移民中适龄人口达7万多,这些移民子女迁入到移入区后还要新建学校,政策性调整造成建设任务加大。四是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比较低。我区的《基本标准》是2011年初制定的,一些指标如生均建筑面积以18个班计算,小学、初中国家基本指标分别为生均5.75和7.1平方米,而我区的仅有5.34和6.54平方米,均低于国家的基本指标。如果我区要高标准的完成均衡发展目标,实际缺口将更大。
(三)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全区中小学教师总量基本满足需要,但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身兼数职的现象相当普遍,给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以上困难一是需要自治区更大的担当,但同时也需要教育部支持和帮助,但我相信,无论是“全面改薄”的目标任务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我区有信心、也有决心把这些事关教育发展和义务教育发展的大事办好,使我区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机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