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国家三部委出台《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对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意义重大。在我省18万平方公里幅员、2750万人口中,有义务教育学校6303所,在校学生200.7万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866所,在校学生153.96万人。既有贫困地区,也有其他地区的薄弱学校和薄弱部位。因此,“全面改薄”对于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有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三部委《意见》的出台,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迅速成立“全面改薄”领导小组,联合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议进行部署。
(一)准确贯彻,精密部署。我省对三部委《意见》的政策、要求、步骤、方法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详细解读,对全省提出工作要求。一是明确实施范围限定在《意见》要求的范围内,同时项目学校必须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之内。二是项目内容必须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的原则进行设计。三是全面摸底,整合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和农村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数据,自主研发网络在线填报系统,对填报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以学校单体建筑、单件设备(物品)为统计单位,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在线填报,系统按要求自动生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分校“一校一册”摸底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汇总表。四是对薄弱学校规划缺口进行测算分析。以国家“全面改薄”工作指标为基础,结合省定标准重新确定了近百项工作指标,形成了全省分县(分校、分项目、分年度)需求规划和项目规划、分县分校督导评估表等,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做好“全面改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方案,落实资金。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各地区和全省的“全面改薄”实施方案。遵循“保基本、补短板”的要求,确立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保障基本、满足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意见》要求明确了“全面改薄”实施的主次,中央和省级资金重点支持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民族县和革命老区县,以及农业人口超过50%的市辖区、其他贫困县和留守儿童大县,适当兼顾非贫困县的农村薄弱学校。目前,省财政厅、教育厅已联合下达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8.6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7.5亿元,覆盖4279所项目学校;省级补助资金1.13亿元,覆盖875所项目学校。同时,省财政安排初中工程二期资金1亿元,农村初中寄宿制工程资金1.4亿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25亿元。2015-2018分年度的“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已在制定完善中。
(三)强化督导,推动实施。我省把“全面改薄”列为督导工作重点,加强现场督导、定期调度和网络在线实时动态监督。针对个别地区和学校数据填报失真、资金需求不实、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控实施范围,严管项目资金,在兼顾“全面改薄”的质量和进度上下功夫。以国家专项督导确定的14项指标为依据,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认真落实国家专项督导提出的整改意见。今年安排3900万元专项资金,对即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17个县(市、区)给予支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省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差异状况全面改善,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如期完成“全面改薄”实施意见确定的6项重点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受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办学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全面改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义务教育投入仍然难以满足需求。我省不同市、县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市、县财政基本上是“口粮财政”保工资,难以足额落实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资金。尽管我省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与整体需求和社会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任务仍然很重。全省D级危房虽已全部封存停用,但彻底解决校舍安全隐患的任务仍很艰巨。对新建校舍项目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及时到位。一些农村学校的食堂、宿舍、厕所、饮水、取暖、校车等条件亟待改善,学生营养餐、连片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尚未得到充分保障。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加强。农村学校图书配备仍有缺口,音体美器材短缺,多媒体设备数量不足且老化。
(三)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全省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所提高,但与义务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相比,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仍需提升。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边远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偏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任教。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结构有待调整,开齐学科、开足课时所需师资亟待加强。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国家实施“全面改薄”重大部署,对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意义深远。我省要以此为契机,落实好各项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教育自身,主动谋划推进工作。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增强主动性和执行力,编制好年度项目规划,拟定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制定项目实施、土建工程、设备购置、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项目质量和工程安全。三是加强工作督查。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设立“全面改薄”专栏,建立定期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充分利用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平台,对每所学校和每个项目实施常态化的动态监控。
(二)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工作支持。一是加强沟通配合。与发改、财政、编制、国土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全面改薄”工作。二是增强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实施“全面改薄”重大项目,落实国家专项督导提出的整改意见,重点加强食堂、宿舍、厕所、生活设施、附属设施等薄弱环节建设。三是提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实施“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项目,重点解决乡镇及以下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问题。积极推进“大学区”和校长、教师“县聘校用”轮岗交流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三)依法落实责任,推动地方政府作为。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切实履行地方政府对于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全面改薄”的职责,纳入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把“全面改薄”纳入对市、县政府教育工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督导指标体系,完善常态化的督导评估机制。三是强化审计监管。依法公开公示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切实发挥最大效益,确保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运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