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3月14日国家召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按计划完成了全面改薄年度工作任务。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
一、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
1.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国家三部委《意见》下发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迅速成立吉林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张伯军厅长任组长,相关厅领导任副组长,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推进、指导调度、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本地区全面改薄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同推进。
2.加强省级统筹和推进实施力度。省委、省政府将实施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改善工程列入2014年民生实事,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2015年民生实事,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强化统筹规划、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深入落实国家文件和会议精神,下发《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项目规划编制部署及培训会。指导各市、县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和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对规划缺口进行综合汇总和测算分析,“一校一策”地提出解决方案,加大省级统筹和推进实施力度。
3.推动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各市、县按照国家和省里的部署及要求,健全工作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落实项目规划、资金投入、组织实施、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主体责任。市(州)指导所属县(市、区)制定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和项目规划,加强督促和协调;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承担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监督、资产管理、校舍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等项目参与单位各负其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市县分级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编制项目规划
1.按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落实国家关于编制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的工作要求,划定项目实施的地区范围、学校范围和项目范围。确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补足短板,兜住底线;二是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三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提出六点编制要求:一是锁定贫困地区,首先满足基本办学需求;二是聚焦薄弱学校,重在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三是“一校一策”制定方案,不搞“一刀切”;四是市、县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建设和管理力度;五是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工作支持;六是实事求是,严格执行项目规划编制和审核报送程序。经过全省部署、市县编报、审核汇总等工作程序,编制完成《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经省政府审定同意,形成《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函》(吉政文〔2015〕12号),报送国家三部委审定备案。
2.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我省项目规划共六部分内容:一是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概述自然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二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和主要政策依据,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核查情况进行说明;三是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到2018年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任务;四是资金筹措和年度安排,明确项目规划资金总需求和分年度资金安排;五是预期效益,提出项目规划的实施效果;六是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规范项目实施、强化监督评估。
(三)积极筹措资金
1.多渠道筹措整合项目资金。根据每年度预计统筹的资金规模,由中央、省、市县投入筹集。2015-2018年中央资金规划,主要依据2014年实际下达中央补助资金的额度编制;省级资金向各市、县提前下达告知数;市、县结合自身财力确定资金规模,保证规划项目所需资金落实到位、不留缺口。我省全面改薄规划资金总需求63.3亿元,整合薄改计划、农村初中宿舍及食堂改造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其中:申请中央资金37.5亿元,占59.3%;省级投入15.4亿元,占24.3%;市、县投入10.4亿元,占16.4%。用于校园校舍建设改造的资金39.6亿元,占63%;用于设施设备购置的资金23.7亿元,占37%。
2.加强资金投入与使用管理。要求各市、县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应由本级投入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强资金核算、拨付、使用管理和审计监察力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我省白城市实行项目资金专户专帐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工程款。把项目资金管理与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验收、监督审计等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各环节公开、透明,教育、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对项目资金安排及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3.落实工程税费减免和节约工程资金。各市、县全面改薄工作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扶持。我省通化市由政府组织召开发改、规划、城建、财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为全面改薄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对项目工程所需要缴纳的各种费用,一律实行减收或免收,极大地降低了项目工程建设成本。白城市国土资源部门和住建部门优先安排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用地用房,办理手续高效快捷。对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给予优惠,行政性收费全部免除,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四)严格项目管理
1.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章制度。指导各市、县制定全面改薄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决算审核制。我省长春市建立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结合实际细化项目立项、前期手续、工程管理、竣工验收及资金安排等流程及要求,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双阳区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教育局相关科室等参与的工程建设会议,对项目建设进行统筹指导。德惠市通过签署《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强化项目法人的职责。
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和设备采购工作规程。严把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的质量关,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坚决杜绝劣质工程和产品。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要求所有招投标行为公开公正进行,必须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其中,坚决不搞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各市、县严格加强建筑材料及设备购置管理,被招标单位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和材料检验试验报告单,主要建筑材料必须由项目学校基建管理员和监理工程师现场取样送检合格方能使用。设备器材需保证保修期限,对照采购设备参数逐件验收,确保各项采购达到合格标准。
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针对全面改薄工作覆盖面广、项目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等特点,指导各市、县和项目学校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尽可能把问题想得周全些,把困难想得严重些。加强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建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守土有责,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位指挥,不把事态扩大,不把矛盾上交。督促相关单位按程序规范实施项目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特别是在校舍建设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加强监督检查
1.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和重点目标责任制。我省连续两年把全面改薄相关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和重点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考核,加大推进实施力度。细化分解工作进度,量化指标体系,实行月报制和周报制。对各市、县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情况、招标采购情况等,进行定期调度和现场检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建立并完善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工作机制,对全面改薄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管,形成公正、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工作进程和实施效果。
2.强化督导评估和绩效考核。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切实履行统筹协调工作职责,加强现场督导、定期调度和动态监控,作为对市、县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及时掌握各地区工作进展情况,针对个别地区和学校数据填报失真、资金需求不实、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给予纠正,严控实施范围,严管项目资金,兼顾质量和进度。以国家专项督导确定的14项指标为依据,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认真落实国家专项督导组提出的整改意见。2014年安排3900万元专项资金并纳入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对即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17个县(市、区)给予重点支持。
3.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省全面改薄办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及相关媒体,宣传国家和我省关于全面改薄的各项政策及工作动态,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实行开门办会,部署工作、业务培训、年度总结、过程推进、专项检查时,主动邀请媒体参加。汇聚全面改薄正能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要求各地区、项目学校建设任务上网上墙,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公示项目规划和工作环节。坚持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2014年工作成效
(一)按规划推进项目实施
1.项目规划及完成情况。2014年,我省规划校舍建设类项目656个,规划建设总面积138.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项目644个,占98.2%;总面积111.8万平方米,占80.8%。规划项目学校533所,已开工学校288所,占54%;已开工面积59.7万平方米,占43%。竣工学校230所,占43%;竣工面积44.3万平方米,占32%。规划设施设备采购类项目总金额2.4亿元,正在按计划实施过程中。
2.中央资金项目安排落实情况。2014年,我省规划校舍建设类中央资金项目523个,占79.7%;已开工学校224所,项目234个,面积42.1万平方米,比例达到45%。竣工学校187所,项目186个,面积32万平方米,比例达到36%。规划设施设备采购类项目总金额1.6亿元,正在按计划实施过程中。
(二)成效及体会
全面改薄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覆盖面广,建设周期长,项目种类多,资金投入大。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统筹规划和推进实施,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校舍安全隐患有计划地逐步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得到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教育民生改善收到成效;全社会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普遍增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迈出坚实步伐;教育的人力培养、智力支持、科技创新功能进一步显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提高。
全面改薄是国家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作出的重大决策,关乎亿万学生成长成才、家庭和谐幸福、祖国民族未来。既是补短板的迫切要求,也是上水平的重大机遇,又是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体会:第二,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二,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改薄的实质和精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三,各部门协同推进和社会关注支持,是落实任务的重要保障。第四,加强统筹部署和科学规划,是推进实施的关键环节。第五,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是推动落实的重要基础。第六,加强监督管理、评估验收和广泛宣传,是促进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问题、建议和下步工作思路
(一)问题和建议
1.项目资金筹措存在困难。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同市、县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市、县基本上是“口粮财政”。尽管我省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筹措全面改薄项目资金,但与义务教育发展和社会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工作建议: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资金支持力度,在适度倾斜方面给予考虑。
2.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任务艰巨。我省现有国家级贫困县(市)8个,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县(市)3个,另有省级贫困县(市)7个。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任务较为繁重。
工作建议:建议国家在实施全面改薄的基础上,针对经济欠发达省份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短板、标准化、上水平。
3.校舍建设项目施工期相对较短。我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处北温带、接近亚寒带,冬季时间较长,施工期相对较短。加之校舍建设项目须依基建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使得年度项目施工的可利用时间更为有限。
工作建议:建议国家尽可能提前安排下达年度项目资金,并在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时,对开工率和完工率等方面给予适当考虑。
(二)2015年工作思路
落实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推进实施全省民生实事、重点目标责任制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期完成项目规划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1.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0%”的民生实事和重点目标责任制年度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实施好年度项目规划。进一步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民生改善。
2.研究制定全面改薄相关配套文件。落实国家拟出台的专项督导办法,组织实施《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我省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市、县制定并完善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健全完善全面改薄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省及市、县全面改薄工作机构的作用。加强教育、发改、财政、编制、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协调会议、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总结考核等工作制度,多方争取社会各界对全面改薄工作的支持。
4.强化监督检查和评估验收。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调度,根据年度项目规划和资金安排,对项目招标采购、资金使用、拨付等进行动态监管。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实施绩效目标考核评估。对项目招标投标、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5.加强工作宣传和经验交流。在当地教育部门网站及主流媒体公开年度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建设的任务内容、进度安排、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各地区好的做法,加强工作交流和经验推广。
附件
德惠市“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实施情况
自省教育厅2014年6月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来,德惠市按要求立即启动“全面改薄”工作,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实现实施方案的各项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成立了主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德惠市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建设局、土地局、审计局、农业局、环保局、气象局以及市消防大队等部门的主管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惠市教育局,由局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政府督导室、教育基建管理中心和教育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二、规划编制
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有序、扎实、全面地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改造,根据摸底排查结果及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确定了薄弱学校范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满足基本办学需要为目标,结合全市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经过市教育局、发改局以及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充分论证,制定“全面改薄”工程实施方案。
三、项目管理
把“全面改薄”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党和政府、全市人民的放心工程作为第一要务。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程序,落实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签署《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为了保证各个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开竣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相关单位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也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督察各方建设主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监部门等)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了对校舍质量安全的检查和监督,并由教育基建管理中心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现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细致检查,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实施以来稳步有序推进,工作实实在在不含水分。
装备类采购项目由教育局主管局长负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具体事务操作。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公开原则,减低成本、严抓项目监管、过程阳光透明。
四、监督检查
全市所有建设项目招标工作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廉政规定,严格执行合同文件,自觉按合同办事。市纪委、检察院对所有建设项目全程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均签署《廉政承诺书》,纪委、检察院设立专门监督举报电话,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实施。
装备采购项目,由德惠市政府批准实施,在财政局审批后,由财政局采购办、德惠市检察院、德惠市纪检全程监督招标实施过程,并进行检查指导。
通化县采购项目实施情况
按照2014年薄弱校改造装备要求,首先对中小学课桌椅现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
一是降低采购成本。按省级配备标准,测算出各学校课桌椅数量,深入基层学校逐项调查核实,确定需要采购课桌椅的数量。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全国各大生产厂家,制定本次采购最低报价。根据各项目校的实际情况和所需课桌椅的最低报价,编制2014年刘桌椅装备项目的采购目录,制定出课桌椅装备项目政府采购计划和具体技术参数采购要求,报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经与各大生产课桌椅厂家询价,每套国家标准升降课桌椅供货价格在150元左右,把每套课桌椅的预算价格再降低20元,预算价格每套仅130元,在政府采购招标中,同等课桌椅以最低价中标方式,实际中标价为129.3元,较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是降低运输成本。课桌椅组装后体积比较大,运输过程属于漂载,从河北厂家运输回来费用较大,经过反复核算,决定由厂家生产半成品不组装,运回村地再进行组装,节省了出厂长途运输成本。由于通化县各乡镇学校比较分散,从县城运到各乡镇学校的短途运输费用也较大,将各乡镇学校划分成6个片,每片选一所课桌椅数量比较多学校作为安装点。先将课桌椅半成品分别运输到6个安装点,由厂家派工人进行组装,组装后直接运输到就近学校,节省了短途运输费用。
三是严把质量关。由县教育局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厂家实地考察,经考察中标商为正规生产厂家,企业资质符合采购要求,所提供的样品质量非常好,样式新,符合标书要求,并要求供货商所发货与所提供样品必须完全一致,如有发现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立即取消中标资格后,才与中标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供货商每批次的货到货后由县教育局主管领导、项目学校主管领导、装备办人员和专任教师组成验收小组,对每批次的货进行抽样检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等测量桌腿,桌斗的钢板厚度以及桌斗桌面的承重。和样品进行认真比较,确无疑义后,经验收小组签字后再放到各项目学校,并积极协调供货商做好退换货和相关的安装使用售后服务工作。现全部课桌椅已经安装到各项目学校,并投入教学应用。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全面改薄”实施情况
长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鸭绿江相望,地处边境高寒山区,交通不便 ,属经济欠发达县区。总面积2497.6平方公里,辖7镇、1乡(长白镇、马鹿沟镇、宝泉山镇、十二道沟镇、十四道沟镇、八道沟镇、新房子镇、金华乡),77个行政村,总人口8.4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4万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2014年,国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全面改薄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专门召开了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成立了县长为组长的长白县全面改薄工程领导小组。
二、全面摸底排查,科学编制规划
按照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转发《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发改局和教育局在摸清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底数的基础上,依据吉林省基本办学标准要求,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要求编制《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并及时上报省里。
三、落实减免政策,加强资金管理
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立足全县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县级财政以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资金投入基本能够满足建设需求。落实工程税费减免政策上,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减免税费的相关事宜,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各收费单位一律遵照“县级权限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实行‘零’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50%收取”的标准执行。在财政设立资金专户进行资金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资金拨付依据建设单位出具的资金申请函和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进度表进行定期拨付,保证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稳步推进实施,确保有序开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是校舍类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程序。为顺利、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我县全面改薄各项工作,加快校舍标准化建设进程,严把质量关。工程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在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所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安排专人全程监督。同时,全面改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到建设工地进行监督、检查,使各项工程安全顺利进行。工程完工后,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组织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二是设备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2014年,装备类项目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部实行政府采购,由“吉林省金辉招标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公开招标,并全部进行了网上公示,提高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仪器设备所有采购项目顺利完成招标工作,中标公司即以最快速度进行供货。2015年1月,第一批采购项目已到位并发至学校,第二批采购项目将于3月份全部供货到位。
自工程实施以来,全面改薄领导小组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学校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定期调度项目学校工程进度,定期到工程一线监督检查工程使用材料,督导财政资金拨付,项目建设保质保量,资金使用高效、合理。同时在项目学校设立公开举报电话,适时联系新闻媒体到项目学校拍摄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定期播放,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
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加快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加快缩小了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差距,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推进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