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的第一年,我区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聚焦薄弱学校,坚持勤俭办学,加强省级统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全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硬件基础。
一、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摆在发展教育的突出位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农牧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广大农牧区中小学校面貌得到很大改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下发后,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批示: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摆在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措施,抓紧制订符合全区实际的实施方案,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上报国家。国家实施“全面改薄”后,我们意识到,全区义务教育迎来了又一重大发展机遇,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望从根本上改善。西藏在正确研判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迅速做出行动,积极配合国家实施好“全面改薄”,并成立了由教育厅厅长马升昌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建设等部门组成的“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开展“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科学编制规划
一是全面开展调研摸底。2014年结合开学检查、均衡发展过程督导、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大排查,全面评估校舍情况,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二是组建规划编制专班。从各处室抽调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业务精干的同志组成规划起草小组,在厅领导的带领下,全面研究基础材料,专心起草规划,实现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三是严把审核程序,草案经多次修改后,先后征求了各地市、自治区有关厅局、各处室的意见,经过吸收修改后,报厅长办公会议审核,最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规划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行文上报教育部(藏政函〔2015〕47号)。
规划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测算缺口实事求是。根据西藏人口增长趋势,科学推算出到2018年全区义务教育学生规模将稳定在43.5万人左右,与“十二五”时期规模基本持平。在规模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和建设标准,测算出具体的校舍、教学装备类、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等建设缺口。二是“保基本、兜网底”。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确定每所薄弱学校的改造方案。三是摸清底数,实现一校一策。以校为单位,清查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及各类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现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每所学校办学条件缺口,列出现状和需求清单并编制每所学校的建设计划书。四是科学安排年度计划,优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突出问题,优先满足学校最为紧迫急需的基本需求,优先保障基本教学、学生生活的校舍和设施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改扩建教学及学生生活用房面积156.4万平方米及基本附属配套设施;实现基本的教学设施和基本生活设施标准化;全面推进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规划总资金67.16亿元。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全面改薄”实施以来,在中央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多渠道争取其他资金,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资金落实情况是:高寒高海拔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澡堂、暖廊、饮水、菜窖等“四个一百”工程13351万元,均衡发展及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资金5083万元,薄弱学校维修改造专项资金63372万元,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2000万元。2014年全年共落实“全面改薄”专项资金83806万元,其中,中央下拨专项资金64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9806亿元,自筹资金占总投入的23.63%。
(四)项目具体安排情况
1. 高寒高海拔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澡堂、暖廊、饮水、菜窖“四个一百”工程。2014年下达资金13351万元,共实施项目400个,实施澡堂、暖廊、饮水、菜窖等项目各100个,新建暖廊4.5647万平方米、新建澡堂1.318万平方米。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2014年下达建设资金5083万元,安排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13套、音体美卫器材20套,安排小学音体美卫器材151套、科学实验室及仪器122套,安排学生上下铁床12550套、学生单人课桌凳49400套,安排学生八人餐桌5762套。
3.校舍改造类项目。2014年下达建设资金54300万元,实施项目138个,新建校舍面积18.2233万平方米。其中,安排初中建设项目2个、小学建设项目136个;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8.8784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宿舍7.014万平方米,分别占总建设面积的48.72%、38.49%。
4.信息化建设项目。2014年下达建设资金2000万元,安排1595万元用于591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建设,安排591万元用于15间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建设。
(五)狠抓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建立专项资金账户。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做到了专款核算。为杜绝“双拖欠”情况发生,中标施工企业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需到项目所属劳动保障部门缴纳10%的民工工资保证金。资金使用过程中,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管理。项目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挤占、挪用、截留、套取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问责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在总结“十二五”以来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自治区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教育项目管理,对工作机制、质量监管、施工进度、竣工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我区在拉萨首次举办了全区教育基建项目培训会,对全区74个县和7个地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都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建设制度。项目竣工后均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是专业化精心施工。各环节全程把关,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把工程设计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设备采购关和资金使用关,确保项目实施一个,质量达标一个,验收合格一个。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每一个项目都建立完整的档案,做到了有据可查,提高了建设和管理水平。
(六)跟踪监督检查
建立完善了项目进度月报制度、校舍信息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促进了项目实施。规划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主动公开年度建设项目安排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市充分发挥建设、地震、国土、水利、消防、环保等专业部门在技术指导上的优势,加大质量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执行力度,保证了项目选址、勘探、设计、施工的高质量。加强全方位监管,自治区教育厅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赴各地市全面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发现的问题,全区通报,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限期上报。全年通报了一批,整改了一批,确保了项目质量。
二、2014年工作成效
(一)开竣工情况。在校舍建设类项目方面,共安排项目538个,校舍建设总面积24.11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12月底,已开工项目244个,开工率45.28%,开工面积10.32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42.8%;未开工项目294个,未开工比例54.72%,未开工面积13.79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57.2%;已竣工项目85个,占全部子项目的15.80%,竣工面积3.475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4.41%。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2014年11月份已完成政府统一采购,仪器设备已经配送到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下达较晚,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还没有进行采购。
(二)完成投资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面改薄”共完成投资18853万元,占总投资的22.5%。校舍建设类方面,共完成投资13770万元,占该类投资的20.35%。教学仪器设备方面,完成投资5083万元,占该类投资的100%。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下达较晚,目前项目正在开展自治区一级政府统一采购。
(三)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到2014年底,全区小学在校生295142人,入学率达到99.64%,比2013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124295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91%,比2013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2014年,通过优先安排均衡发展“迎评”县基本建设项目和教育资源配备资金,全区白朗、扎囊、贡嘎、普兰、林芝、类乌齐等6个县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和验收,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到2014年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有523.5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有326.4万平方米,初中校舍有197.1万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1.06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5.86平方米,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面积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0.61平方米和0.62平方米。小学和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1019.4元和1062.5元,生均图书分别达到15.8册和21.7册。
三、工作体会
第一,中央的大力支持尤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是做好“全面改薄”项目的关键。“全面改薄”工程浩大,所需资金很多,西藏作为西部特困和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项目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全面改薄”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第二,加强领导和精心实施是做好“全面改薄”项目的有力保障。“全面改薄”实施一年来,在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领导小组强化工作举措,统筹谋化,精心安排,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推进,成效良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把项目实施好管理好,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
第三,坚持“保基本、兜网底”的原则是做好“全面改薄”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转型加快,财政收入增长也进入新常态,只有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薄弱学校,坚持节检办学,杜绝超标准建设,才能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确保施工质量是实现“全面改薄”目标的根本途径。质量是百年大计,始终坚持以抓质量为项目实施的核心任务,严格落实“政府监督、法人管理、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加大项目稽查力度,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只有抓好项目质量,才能确保“全面改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问题和建议
一年来,我区中央投资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投资规模可控,工程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差,底子薄。我区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较差,义务教育学校远没有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二是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冬季时间长,有效施工工期短,客观上形成跨年度工程较多,特别是每年五月份之后下达的投资多数会成为“跨年”工程。三是各地之间工程造价差别较大。拉萨、林芝、昌都三地造价较低,山南、日喀则两地造价处于中间位置,那曲、阿里两地造价最高。还有部分交通条件极差的乡镇,依靠人背马驮运至各乡镇,成本极高。四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自给率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压力大。我区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对国家的依赖性很强,国家投资规模处于主导地位,我区在制订规划时以国家投资规模为主要参考指标,而不能根据发展实际需求制订规划,大部分项目不能一步到位,不可避免地造成较大程度的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五是工作力度还需加强。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办理项目前置手续到开工建设所需时间较长,个别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少数项目管理不够规范,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部分地市县存在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少数偏远地方实施的项目质量把关不严。
为作好下一步工作,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西部特困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低,基建历史欠账较多,发展任务艰巨,加上地方财政收入少,导致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为实现到202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特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教育基本建设方面重点给予倾斜,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帮助西部地区缩小与中东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五、2015年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全面改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投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加快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全面改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思想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拖沓。继续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和衔接,争取国家部委的理解和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各部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加大同省级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确保中央投资计划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科学规划校舍建设,加强各地市教育项目储备工作,确保规划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严格项目筛选、申报、审批,高效使用专项资金。适当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尽量实现一般性工程能够年内完工。充分利用好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倒排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及尽早竣工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质量监督和项目管理。建立完善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根据项目管理情况,对各地市进行考核,杜绝重视项目争取而轻视项目管理的情况,对擅自调整资金用途、挪用项目专款等情况的单位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基建项目月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全区中央投资计划的进展情况。建立完善各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自治区教育厅将安排工作组到各地市开展大范围广覆盖的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检查有关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质量过硬、规模可控、进度达标。
由于我区基础差、底子薄,地方财政收入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国家一如继往的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全面改薄”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我们将倍加珍惜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全国改薄办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用好国家专项资金,扎实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圆满完成2015年工作任务。
附件:1、拉萨市曲水县“全面改薄”案例
2、昌都市“全面改薄”案例
3、林芝地区“全面改薄”案例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2015年3月4日
附件1
拉萨市曲水县“全面改薄”案例
“全面改薄”实施以来,曲水县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面改薄”曲水县总投资8775 万元,实施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16个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曲水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召开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学校信息化建设座谈会、教育基建工程安全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自治区教育厅、拉萨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改薄”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曲水县还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局基建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筹协调“全面改薄”工作具体事宜,为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明确目标,制定详细方案
一是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使曲水县“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推进,曲水县制定了《曲水县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从教育现代化保障、实践和成效等3个方面确定了12项指标:即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人才资源、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普及、教育信息化、学生培养、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教育效益、教育公平等内容,为曲水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考核依据。二是制定曲水县学校规划及建设方案。为加快“全面改薄”工作进度,曲水县依据《西藏自治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及时制定《曲水县学校规划及建设方案》,并召开了会议,对方案反复研究磋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县教育局基建办下乡实地测量,配合设计院绘制学校规划图,项目“落地”后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为曲水县各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实现校园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提供了规划基础。
三、精心实施,加强质量管理
曲水县严格按照国家、区、市关于学校基础建设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从源头抓起,落实质量责任,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不出现任何问题。一是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五制”(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备案制)工作要求,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要质量责任,严格工程质量追究制,加强施工公示牌制度和永久性标牌制度。二是组织人员不定期开展工程质量督查,派驻专人蹲点监督,对项目各方主体和各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塔吊和物料提升机的安全防护措施实施重点督查,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四、具体项目图片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曲水县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实施图片,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建设教学综合楼2500平方米,2014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图片1:曲水县中学综合教学楼正前
图片2:曲水县中学综合教学楼走廊
附件2
昌都市“全面改薄”案例
一、类乌齐县小学教学楼项目
类乌齐县是第二批全区均衡发展验收县,为改善该县部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均衡发展办学标准,顺利通过国家督导验收,提前实施了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20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3月份开工建设,年底竣工。2015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图片1:类乌齐县小学教学楼
二、江达县同普乡小学建设项目
江达县同普乡小学海拔3520米,地处昌都市,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该学校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主体教学楼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3月份开工建设,年底竣工,2015年春季开学将投入使用。
图片1:同普乡小学主体教学楼
附件3
林芝地区“全面改薄”案例
一、米林县南伊乡小学
南伊乡是全国唯一的珞巴族(全国最少的少数民族)民族乡,全乡有500多名洛巴族群众,乡小学在南伊村,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南伊沟的必经之路旁,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南伊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彰显了中央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南伊乡小学“全面改薄”项目总投资40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5万元,县乡配套132万元,新建两栋教学用房和一栋学生宿舍,总建设面积165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950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图片1:教学用房前侧面
图片2:教学用房后侧面
图片3:新建成的学生宿舍
二、墨脱县德兴乡小学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孤岛”历史,我国从此县县通公路。墨脱县城的通车,助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2014年墨脱县“全面改薄”中实施了德兴乡小学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818.98平方米,学生宿舍400.98平方米,学生食堂289.03平方米,简易柴火房15平方米,新建挡墙71米,以及给排水、电等附属工程,项目总投资509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图片1:德兴乡小学教学楼正面
图片2:德兴乡小学教学楼侧面
图片3:德兴乡小学学生宿舍正面
图片4:德兴乡小学学生宿舍侧面
图片5:德兴乡小学学生食堂背面
图片6:德兴乡小学学生食堂正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