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东省2014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总结

2015-04-21 来源:督导办收藏

  自“全面改薄”工作开展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下简称“全面改薄”)的会议文件精神及有关指示要求,以“创强争先”为统领,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2014年工作情况及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部署有序推进。一是领导重视力推工作开展。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成立了全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委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厅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就落实国家、省领导批示精神,统筹“全面改薄”工作尤其是对实施方案的制订、中央专项资金的下达等重要工作的推进进行联审会商次数达10余次。二是落实政府责任。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与推进教育“创强争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省政府统筹安排,确定总体建设任务和年度建设计划,市级政府根据建设任务加强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具体实施。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工作进展等情况,加强指导和推动。地方各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除省级层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外,有改薄任务的12市61县(市、区)均比照成立了领导机构,由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懂业务、负责任、有实践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健全协调统一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效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调研论证,科学编制项目规划。一是编定项目实施方案。为使项目方案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省各县(市、区)以《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作为办学条件缺口测算的参照标准,在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校开展摸底排查,确定了薄弱学校范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并测算经费需求,列出缺口清单,形成了“一校一案”,并通过专家组、部门会商等形式进行论证,通过网站公布等方式进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市负责对所辖县汇总的缺口清单及方案进行逐县逐校审核。省对各地上报的方案进行了汇总联审和论证,确定将全省欠发达地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粤东西北等12市61个县(市、区)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形成了全省的实施方案,在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送国家。二是科学制定项目规划。及时下发了《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粤教基函〔2014〕112号),组织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的市、县,按要求编制“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经地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由省教育厅进行汇总,报请省政府同意后报送国家备案。规划到2017年,我省项目学校有关主要指标预计目标值为:校舍建设面积达到2624802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4146770平方米,生活用房9499214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707726平方米;图书拥有量达到67525695册;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83287台;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298863万元;课桌椅达到2729105(单人套);学生用床达到524735(单人张)。等等。

  (三)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倾斜,统筹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有关资金,根据各地努力程度、工作进展、实施效果等情况,给予奖补,对各地建设予以支持,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需求与相关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采取因素法原则分配中央专项资金,并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出要求,确保资金用于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要求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减免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费、监理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使改薄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加凸显,并严格经费管理,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

  (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监督检查到位。将“全面改薄”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按照《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2014〕6号)要求,对14158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包含教学点)的11项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全面清查整改。组织开展落实全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督查、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查等督查,及时发现“全面改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国家要求即刻整改。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落实项目监理督查制,落实项目竣工验收制,强化过程的监督和集中检查,切实做到开工有组织,实施有检查,竣工有验收,建成有管护,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节约,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严禁举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建设规划和项目内容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新建工程项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发生套取、挪用、截留资金等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舆论宣传,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各地结合部门职责和实际,针对信息公开内容,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公开重点,提升公开效果,增强政府公信力。利用主流媒体充分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并做好舆情监测,拓展公开载体,主动公开有关事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做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各项工作。加强部门间工作配合,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我省还召开了“全面改薄”项目填报系统培训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项目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二、工作进度与成效

  (一)实施进度。

  1.校舍建设情况。据统计,2014年涉及规划项目学校数2225所,规划项目数3722个,其中:新建项目1513个,改扩建项目1240个,维修加固项目969个,分别占规划项目的40.65%,33.32%,26.03%。规划校舍建设面积125663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894984平方米,生活用房31481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46836平方米。

  目前,实际已开工建设项目学校1878所,开工率为84.40%;已开工项目3121个,占比为83.85%;已开工面积1167188平方米,占比为93.30%;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1486所,占比为66.79%;已竣工项目2605个,占比为69.99%;已竣工面积970441平方米,占比为77.58%。

  2.设备采购情况。据统计,2014年涉及规划设备购置类学校2332所。规划购置图书6049161册;规划购置计算机57759台;规划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值为73996万元;规划购置课桌椅255023套(单人);规划购置学生用床31763套(单人)。

  目前,实际购置图书4076435册,完成率为67.38%;实际购置计算机44308台,完成率为76.71%;实际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值为62386万元,完成率为84.30%;实际购置课桌椅196850套(单人),完成率为77.19%;实际购置学生用床18864套(单人),完成率为59.39%。

  3.中央资金项目安排落实情况。2014年中央下达我省“全面改薄”专项补助资金7.1亿元。据统计,规划校舍建设项目学校1143所,校舍建设项目1538个,规划校舍建设面积558397平方米。实际已开工项目学校887所,占比为77.60%,已开工项目1188个,占比为77.24%,已开工面积491343平方米,占比为87.99%,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564所,占比为49.34%,已竣工项目799个,占比为51.95%,已竣工面积381343平方米,占比为68.29%。规划设备采购总金额3110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5217万元,完成率为81.07%。实际采购图书1056948册;完成率为77.41%,计算机27002台,完成率为85.81%;教学仪器设备值22187万元,完成率为82.81%;课桌椅66722套(单人),完成率为79.14%;学生用床4909套(单人),完成率为46.97%。

  (二)主要成效。

  1.通过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明显增加。2014年,我省共有57个县(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覆盖率为46%。其中,清远市连山县、连南县,韶关市始兴县,揭阳市揭东区等粤东西北地区的17个“全面改薄”县(市、区)通过了国家认定。“全面改薄”项目的建设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我省的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了粤东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发展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2.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明显提高。2014年,我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1.2%,比2013年提高了12.7%,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2市覆盖率为87.30%,比2013年提高了16.10%。其中,清远、梅州、韶关、云浮4市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99.8%、99.3%、99.2%,茂名、阳江、汕头、湛江、潮州等5市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均超过90%。

  3.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治理成效显著。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采取新建、扩建、改建学校等措施,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治理。2014年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超过56人的比例由比2013年的9.35%降为5.14%,2014年比2013年减少11746个大班额,减少幅度为43.8%。其中12个“全面改薄”地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启动至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受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全省粤东西北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总量较大,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改薄实际需求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大班额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是我省部分市、县(市、区)“全面改薄”机构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全省“全面改薄”机构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三是仍有部分市、县(市、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按时完成“全面改薄”2014年度项目规划,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手段来加强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以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2015年工作要点

  (一)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面改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办好每一所学校”的要求,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将“全面改薄”工作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创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敦促各地严格按照“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要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二)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抓好2015年度项目的实施。依托全国管理软件,督促各地通过软件平台按期填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地市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2015年,我省“全面改薄”共规划投入资金约268802万元,校舍规划建设面积1511232平方米,规划购置图书3489666册;规划购置计算机37096台;规划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值为46971万元;规划购置课桌椅160132(单人套);规划购置学生用床49153套(单人张),等等。我们将按督促各地按要求如期完成“全面改薄”项目规划任务。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队伍培训力度。结合国家“全面改薄”工作的最新精神,通过培训会、现场会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全省“全面改薄”机构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以满足“全面改薄”工作的要求。

  (四)进一步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切实抓好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建立正确的政策导向,规范具体操作环节,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实施双月进度通报制度,对我省各市、县(市、区)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对项目建设较快的地区进行表扬,对项目建设较慢地区,通过座谈会、专项督查、约谈等方式,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附件:1.云浮市新兴县“全面改薄”工作案例

        2.茂名市信宜市“全面改薄”工作案例 

  广东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15年2月27日

  

附件1

  云浮市新兴县“全面改薄”工作案例  

  新兴县认真根据上级关于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有关精神和要求,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自2014年起启动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下,全面改薄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一、切实加强领导

  (一)领导重视,专门批示。新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县领导专门批示:“要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中央、省的精神,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注意在细、实、争上下功夫”。

  (二)成立机构,协调推进。新兴县“全面改薄”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教育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兴县“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工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

  (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新兴县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下,组织专门力量,实行分工负责,对编制的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需求进行了审查,并制定县的工作方案。

  (二)科学编制一校一案。新兴县凡布局调整规划保留的学校,以校为单位,逐校摸清底数,对照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明确要求,全面清查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及各类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现状,组织专业队伍认真进行校园规划,制定功能分区合理的平面规划图(分现状图、规划图),分析确定每所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列出现状和需求清单并编制每校的建设计划书,做到县不漏校、校不缺项、一校一案。经论证,新兴县共需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61676平方米、生活用房230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779平方米、运动场58180平方米,校舍及其他配套改扩建共投入3653万元,采购生活设备10万元、图书148万元、购置课桌凳39万元、计算机、信息化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设备807万元、教学实验仪器205万元、音体美器材209万元、其他配套设施90万元,总合计5161万元。

  (三)切实抓好三个重点。新兴县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村级小学(含教学点)保障基本教学和生活需要,重点配置可移动设备,雪中送炭,加强维修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二是结合教育发展形势要求、农村学校生源和交通安全的情况,做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通过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基本合理,保留完全小学58所、非完全小学70所、初级中学15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对保留的学校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改造建设,对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足学校,要求重新征地扩宽校园、增建校舍,对残旧的校舍进行翻新改造,设置充足的功能室场,补充和更新所需的设备设施,对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对部分功能室场提高配置标准,规划镇中心小学、初中全部建成塑胶运动场,对保留小学高年级的非完全小学,参照标准配置功能室场,使每个镇义务教育学校100%成为标准化学校;三是在县城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解决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四)加强监管规范管理。新兴县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保障“全面改薄”建设资金。县级财政把城市教育费附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地方配套基金、土地出让金收益、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安排用于“全面改薄”建设,并及时拨款。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社会捐助、个人捐赠等形式筹措。三是落实工程收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对工程涉及的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相关费用,都能够本着“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给予减免。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参照校安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科学统筹,做到合理、有效、安全地运用好每一分钱。五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进度拨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手续完整规范,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六是加强监管,规范管理。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各县组织专项培训,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流程,促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学校认真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确保工程建成后及时交付使用。

  三、工作成效明显

  2014年新兴县下达“全面改薄”资金469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20万元,县级资金3973万元。项目学校35所,项目113个,其中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59676平方米、生活用房210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779平方米、运动场54180平方米,校舍及其他配套改扩建共投入3185万元,占规划总数的67.9%,采购生活设备(18套)10万元、图书(106850册)148万元、购置课桌凳(245套)39万元、计算机(1437台)509万元、信息化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设备(144套)298万元、教学实验仪器(40935件)205万元、音体美器材(11212件)209万元、其他配套设施(1263件)90万元,设备设施购置占规划总数的32.1%,总合计4693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附件2

  茂名市信宜市“全面改薄”工作案例  

  茂名市信宜市在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工作中,坚持以“六项举措”保证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坚持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确保领导到位。我市“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职,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全面改薄”各项工作领导到位。

  二是以“补短板、兜网底”原则,确保规划科学。依照“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和《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深入调查核实,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区别轻重缓急,认真做好2014—2017年“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我市“全面改薄”(2014—2017)规划总投入资金27745万元,新建校舍15万多平方米,建设(改造)运动场地4万多平方米,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一大批。

  三是以“政府文件”落实项目和资金,确保项目全面实施。我市坚持用“政府文件”的形式落实各个年度的“全面改薄”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下发《信宜市2014—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确保所有项目科学实施,顺利推进。

  四是坚持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我市“全面改薄”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集中支付,按工程进度划拨。项目建设规费按信宜市政府《关于减免我市创建教育强市建设规费的通知》的规定实行减免。此举既确保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是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按质完成。所有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等,均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执行;所有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各项目学校建立“全面改薄”资料档案,留存实施前后对比相片、工程项目清单表、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拨付凭证、工程档案等有关资料,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按质顺利完成。至2015年2月底,我市2014年“全面改薄”县级资金建设项目已100%开工建设,已竣工项目45个,占规划项目数的71.4%;中央资金建设项目已开工14个,占规划项目数的88%;已开工建设面积25473平方米,占规划面积数的99.3%。我市未竣工项目中的13个大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现已全部进入装修及水电安装工程,预计2015年4月底前可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六是实施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报进度、反馈问题等,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办法,接受社会监督。各项目学校校长作为“全面改薄”第一责任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质量、评估验收等全过程负责。出现违规、工程质量等问题,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编辑:柴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