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东省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总结

2016-03-08 来源:督导办收藏

  2015年,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省“全面改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及有关指示要求,继续以“创强争先”为统领,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将“全面改薄”工作与教育“创强争先”、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省级统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7月,我省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对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尤其是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补短板”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朱小丹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二是做好基础规划。2015年,我省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研究制订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三旧”改造和城镇住宅小区建设中按照国家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这极大推动解决我省“全面改薄”工作中存在的城镇大班额、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四同步”等问题。同时,我省按照国家的要求,立足本地区实际,认真逐校进行排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节俭、安全、实用、够用”和“补足短板,兜住底线”的原则,对照中央“20条底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要求,以满足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教育教学需求为前提,统计出辖区内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缺口清单,做到“一校一策”,明确了项目规划的目标、范围、内容、任务、资金等内容,制订了详实的《广东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7年)》,规划经逐级审核并报国家备案同意,为“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科学指导各地制订2015年度的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实施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12-2015年,我省投入基础教育“创强”奖补资金达100亿元,用于扶持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再次安排原中央苏区县和民族自治县教育发展资金8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补短板”专项资金10亿元,农村中小学长效维修机制省级补助资金2.4858亿元,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这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省统筹考虑学生人数、人均财力系数、教育“创强”、工作管理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2015年中央“全面改薄”专项资金7.1亿元,提前下达2016年第一期中央专项资金4.97亿元。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省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的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我省根据国家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符合省情实际的《广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强师工程”,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我省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省曾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导各地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尤其是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5年,我省又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任务,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助推了“全面改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专项督查。

  一是量化指标体系。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落实“全面改薄”的政府职责,我省将“全面改薄”工作关于“保基本、兜底线、达标准”的原则纳入到相关指标体系中。启动对原有教育“创强争先”指标体系修订工作,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纳入修订指标体系并作为教育“创强争先”的必达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细化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条件的指标,并提高了有关指标的权重。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量化指标达28项。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还纳入省考核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幸福广东等工作的核心指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省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也将义务教育学校的11项办学条件指标纳入其中。

  二是落实专项督导。我省于2015年7月启动了系统而全面的“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工作。采取学校、县(市、区)自查,市级复查,省级督查等3种形式,范围覆盖全省欠发达地区12个地级市及所辖的61个县(市、区)和项目学校。省级专项督导工作由3位厅级领导牵头负责,组成粤北、粤东、粤西3个督导大组、12个工作小组共57人的督查队伍,实地抽查了243所项目学校,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项目县“全面改薄”有关工作情况。各地也结合实际,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督查。普宁市“全面改薄”工作督导通报“动真格”,点名通报批评各镇(街道)推进工作不力的负责人,并限期整改落实。五华县“全面改薄”的专项督查“敢碰硬”,书记、县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先后共6次“触礁”工作问题,并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解决。

  (三)强化项目管理。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我省重点在落实双月报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开展专项督查制度等方面狠下功夫。我省认真抓好双月报数据报送工作,除组织所有项目县(市、区)进行集中轮训外,还组织精干力量对双月报数据进行交叉式的集中审核,问题系统归类,及时处理异样数据情况,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进一步抓好公开公示工作。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我省建立了“全面改薄”专题网站,各市、县(市、区)均按要求设立了专题网页(或网站)。我们还指导各地发掘工作亮点和成效,其中:东源县、化州市、新兴县制作的小视频在国家“全面改薄”专题网站展播。

  二是规范程序和步骤。我们充分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双月报数据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来加强项目的基础数据管理,尤其是利用已有软件的作用,严密监控各项数据,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项目“减负”优惠政策。海丰县、仁化县、五华县等均按要求,积极挖掘潜能,参照以往学校建设减免收费的做法,给予“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相关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海丰县优惠项目达18项。

  二、工作进度与成效

  (一)实施进度。

  截至2015年12月底,已累计投入资金70.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9.9亿元(含中央统筹资金0.76亿元),省级资金28.3亿元,市县级资金22.2亿元(含其他资金6.9亿元)。累计支出资金52.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用于校园校舍建设7.9亿元,设施设备购置4.7亿元;省级资金用于校园校舍建设13.3亿元,用于实施设备购置7亿元;省级以下财政资金用于校园校舍建设、设施设备购置19.8亿元。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规划校舍建设面积412.8万㎡,开工面积298.5万㎡,开工率为72.3%;竣工面积272.6万㎡,竣工率为66%。室外运动场规划建设面积507.9万㎡,开工面积356.9万㎡,开工率为70.2%;竣工面积346.5万㎡,竣工率为68.2%。规划采购设施设备金额为21.7亿元,已经完成采购金额17.7亿元,采购完成率为81.6%。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央共下达我省“改薄”专项资金19.1亿元,目前已累计支出资金12.1亿元,支出率为63.3%。其中校园校舍建设累计支出7.4亿元,设施设备累计支出4.7亿元。中央资金完成情况:已经完成校园校舍建设面积230万㎡;已经购置生活设施1.8万套、图书219.5万册、数字教育资源5.6万GB、课桌椅13万套、计算机及教学仪器设备等50万套。

  (二)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进一步增加。2015年,我省共有108个县(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覆盖率为89.26%。“全面改薄”项目的建设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我省的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了粤东西北地区项目县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发展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二是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2015年,我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8.99%,比2013年提高了20.49%,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2市覆盖率为98.86%。粤东西北地区8市完全实现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省先后采取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新建及改扩建学校等相关措施,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接受公办义务教育的权利。2015年,我省非户籍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为437.9万,其中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人数为226.1万,比2014年增加了近10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个别地方对推进实施“全面改薄”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二是个别地方受征地拆迁、雨水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面改薄”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三是个别市、县(市、区)规划配套资金未能做到足额落实,中央资金使用管理存在不规范行为。四是个别地方“全面改薄”工作与教育“创强”等工作没有真正做到全面有效地统筹推进。

  四、2016年工作要点

  下一步,我省将以国家出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交流会。传达学习全国“全面改薄”工作交流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和做法,部署2016年工作。二是抓紧制定专项督导办法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意见,科学分类指导,提高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准确性。三是抓好2016年度计划的实施工作。重点督促各地围绕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任务,制订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保障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尤其是校舍建设的进度。四是督促各地完善政策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民生工程,为项目审批和推进实施提供“绿色通道”,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抓好专项督导工作。开展全省范围“全面改薄”的专项督导工作,及时梳理并通报全省“全面改薄”专项督导情况,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

  五、工作建议

  (一)研究出台“全面改薄”项目税费减免的工作意见。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减免的项目、标准及方式等内容,以便于各地更好推进实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减轻项目建设的成本。

  (二)明确项目规划调整的有关事宜。根据2014年全国“全面改薄”办公室主任会议精神,各地在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允许结合实际对项目规划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比例不超过15%。建议教育部以文件方式明确各地可结合实际允许自主调整项目规划,以利于工作的推进。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