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下简称“全面改薄”)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强化组织领导。在各级“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育、财政、发改各司其责,协同联动,合力攻坚,扎实推动了项目进展。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我省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全面改薄”领导小组,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列入了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实施目标和考核内容,作为民生实事向社会公开进展情况,并且实行季度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二是建立“双月通报”制度。利用双月报系统,我们将各县土建类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设备采购完成率,资金支出率等指标进行全省排队,对进度快、质量好的地方进行通报表扬,对进度慢、质量差、存在问题多的地方“点名批评”,并以省改薄办名义抄送市、县人民政府。三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在各市进行绩效打分的基础上,由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抽调有关专家,针对项目进度、资金管理等进行专项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督促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依法依规实施工程项目。2015年共开展2次省级检查,实现了11个设区市、进度排名后30位县的“全覆盖”。四是建立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对项目进展缓慢、资金支出率低的县(市)进行扣减资金。在预拨2016年省级资金时,扣减了15个县的40%省级资金,用于奖励资金支出率较高的县市,并予以全省通报。
(二)突出统筹,规范资金使用。一是突出省级统筹。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动态调整、包干使用”的原则,我省将中央、省级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资金进行了统筹,并做到“倾斜支持重点改薄县”和“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的“两个倾斜”。2015年省级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11.2亿元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类义务教育资金,追加省级资金2.18亿元。二是鼓励各地统筹使用。我省要求各地积极整合、打捆使用各类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各地可在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基础上,安排20%左右公用经费资金用于学校购置课桌椅、图书、学生用床、音体美器材等设备,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三是规范资金使用。2015年我省出台了《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冀财教〔2015〕59号)、《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冀财教〔2015〕71号)等规范性文件,为“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制度保障。
(三)狠抓落实,规范项目实施。一是做到“三个优先”。我省各地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优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突出问题,优先满足学校最为紧迫急需的基本条件,优先保障基本教学、学生生活的校舍和设施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注重效益,建一所,成一所。二是严格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类项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三是坚持“五个严格”,确保采购质量。质量是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生命线。我省专门下发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面改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冀教财〔2015〕25号),并制定了《河北省“全面改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基本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设备采购流程,要求设备采购做到“制定采购评标规则、编制采购项目技术参数、规范招标采购过程、项目验收程序、项目档案管理“五个严格”,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
(四)丰富载体,营造良好氛围。为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全面改薄”的良好氛围,我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手机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宣传“全面改薄”的有关政策、经费投入、项目管理、建设成效。河北日报、长城网等媒体对“全面改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做法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在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快报》刊登“改薄”信息8条。在省教育厅网站开设了“全面改薄”专栏,及时发布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各地“改薄”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面改薄”工作的实施。
二、2015年工作成效
(一)实施进度
1.2014年和2015年规划执行情况。校舍建设类项目规划新建、重建项目数5032个,面积356.73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总面积的40.83%;已开工305.4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总数的比例34.96%;已竣工182.7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总数的20.91%;设备采购类项目规划采购价值31.53亿元,占五年规划采购价值的58.16%;已完成采购价值23.74亿元,占五年规划采购总价值的43.8%,其中购置生活设施47.1万台/件/套、价值2.49亿元,图书1775万册、价值2.01亿元,数字教育资源18万GB、价值1407.8万元,课桌凳118.4万套、价值1.75亿元,计算机和教学仪器设备等1114.3万台/件/套、价值17.34亿元。
2.2014-2015年中央资金项目执行情况。校舍建设类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44.3万平方米;开工项目2850个,面积116.4万平方米,开工比例80.7%;竣工项目2199个,面积57.9万平方米,竣工比例40.1%;设备采购类规划采购价值13.8亿元,已完成采购价值11.9万元,购置完成率86.2%,其中购置生活设施30万台/件/套,图书923.9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4万GB,课桌凳78.48万套,计算机和教学仪器设备等747.5万台/件/套。
(二)成效及亮点
1.切实加大奖惩力度。2015年根据半年检查和工作进展情况,省级在下达“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时,对工程进展和资金支出进度较慢的县扣减部分专项资金额度。2016年省级财政安排2亿专项资金对项目进度快、资金支出率高的县市进行奖补,目前已提前预拨到市。同时将按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办法,对各县进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补的重要依据。
2.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为规范招投标行为,各县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对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公开进行招标。同时,项目学校与施工方签订规范的项目施工合同,严格设备采购验收程序,聘请专业人员对采购设备进行验收,以保证设备质量。如徐水县认真编制招标文件,从政府采购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织开展招标工作。招投标全过程由县纪检委全程监控,确保了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
3.严格资金管理。各县将改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封闭运行。县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跟踪、监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实行工程决算与财务结算挂钩,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高效。如南皮县改薄资金在县财政局实行国库管理,专款专帐,实行报账制,资金按施工进度和采购程序及时安排报账,确保了支出进度和资金安全。
4.提高采购和资金效率。为使改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部分县对设备购置采取一次集中招标,分期付款的方法,加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柏乡县采用打包采购方式,将三年所需2100万元的教学设备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次性统一招标采购,使各类仪器设备提前分配到校并发挥作用。这种采购方式减少了招标次数,节约了采购时间,提高了采购和资金效率。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全面改薄”规划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我省一些县特别是贫困地区将进一步开展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布局,在办好现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上,稳妥推进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县城教育园区集中。同时,我省今年启动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山区县”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将深山区学生适度向乡镇、县城集中。由于我省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加之各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部分县原有规划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需要进行必要适度调整,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并按照程序重新报三部委备案。
(二)关于校舍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根据我省对部分县调研情况,目前我省多数县在新建和改扩建校舍中,新增用地指标很困难,在原校址建设需要土地证等手续。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多数项目学校没有土地许可证,其性质多为集体土地所有,重新办理有关手续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偿,教育部门没有补偿资金来源。同时,建设工程的立项、可研、评估等前期手续的办理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办理时间长,造成项目启动缓慢。目前,我省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就“全面改薄”建设用地问题进行沟通。
(三)修订相关办法。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5〕3号)中规定:“校舍及设施建设类”中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新建、改建和修缮农村小学必要的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开水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安全等附属设施。农村初中学校不在使用范围中。由于目前我省学校建设规划已经确定,一些初中建设项目规划时使用中央资金,可能造成部分项目需要从新规划或难以实施。建议教育部和财政部今后再修订办法时,增加农村初中建设相关内容。
四、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改薄”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动“全面改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会同财政部门尽快出台“全面改薄”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开展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制定出台省内“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实施方案,适时开展省内改薄专项督导并做好国家督导迎检工作;三是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督促各地切实加快土建项目工程进度;四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加大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管理台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