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云南省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总结

2016-03-08 来源:督导办收藏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

  一是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三个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定期沟通、商议相关工作;二是省教育厅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厅长任组长,相关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内12个相关处室共同参与;三是按照中央要求成立云南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教育厅厅长担任,相关厅领导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四是各州、市也参照省级做法相应建立工作机制和领导机构。例如曲靖市,全面改薄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教育、财政、建设、国土、纪监、审计等多个部门,同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规划设计组、建设管理组、设备采购组、项目资金组、监察审计组、项目督办组和宣传报道组(一办七组),集中办公,“专人、专事、专干”。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分工明确、行动协调、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县、乡三级抽调专人定点挂钩到每个项目,做到“每校必到,项目必查,四查到位(查建设管理、查工程进度、查工程质量、查责任落实)、查必彻底”,确保督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市、县两级人大、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监督。

  (二)年度计划编制

  从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相继制订完成《云南省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方案》、《云南省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等,这些政策文件、项目规划规范了工作程序,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遵。

  在制度建设的规范下,全面改薄年度计划编制严格遵照项目规划,从规划中筛选项目进行年度实施。省级根据年度资金盘子,按照各州(市)规划控制额度进行测算,将资金

  “打捆”下达到各州(市),再由各县(市、区)在项目规划中遴选项目做为年度计划并报送省级审核、备案。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到项目学校,落实到各个单体,重点解决危、重、险急、的校舍建设需求。

  (三)资金筹措

  我省全面改薄资金投入实行“中央、省、州、县”4级分担机制,中央与地方按5:5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将16个州、市及3个财政直管县分为4档确定分担比例,即1档省与州、市按1.5:8.5分担;2档按3:7分担;3档按5.5:4.5分担;4档按7:3分担。云南省“全面改薄”项目五年规划总投资340.49亿元,由于我省基础差、底子薄,规划投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中央支持。从省级配套落实方面来看,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改薄项目高度重视,省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2014-2015年,全省共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85.72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42.92亿元,占总资金的50.07%,省级资金落实21.54亿元,州县资金下达配套计划21.38亿元。同时,整合我省其他教育专项工程资金37.55亿元投入全面改薄项目实施,2年总投入达到123.27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资的36.2%。

  (四)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工程建设程序,要求所有项目建设都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遵循规划、初设、地勘、设计、报建、招标、合同、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工程验收、结算审计、工程资料归档等程序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杜绝“豆腐渣”工程,所有工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队伍承包项目建设,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强工程进度管理,根据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双月报制度,使在线月报数据真实反映全省全面改薄项目进展。

  (五)监督检查

  全面改薄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为重大的教育工程,我省已将其列为省政府20项重点建设项目督查工作之一,省教育厅每月定期上报省政府项目进展,定期召开全省项目推进会,对工程进度滞后的州(市)进行约谈、现场督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项目实施的督查力度。2015年共对10个州(市)10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现场督查和指导,针对各地出现的规划编制不科学、资金需求不实际等问题,制定了全省严格的应对工作措施,各州(市)教育部门也形成定期的督查模式,例如楚雄州,教育局专门成立了2个校舍建设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全面改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检查结果通报至各县(市),对各县(市)的工程进展情况按季度为周期通报至各县(市)委、政府,并适时提出工作开展要求,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安排下,有效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

  (六)其他工作

  除全面改薄双月报系统外,我省自己研发了中小学教育专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实施进展进行实时监控。系统数据填报范围包括全面改薄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初中改造工程等目前正在实施的所有教育工程进度数据,均全部统计在内,省级能及时掌握各个专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为下一步开展领导决策、项目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2015年工作成效

  (一)实施进度

  1.2015年规划实施情况

  我省全面改薄5年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1376.21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总资金59.18亿元。2015年,全省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45.4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2.4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1亿元,州级配套资金4.3亿元,县级配套资金6.8亿元,其他资金0.92亿元。校舍建设类项目建设规模370.21万平方米,涉及2432所学校,项目总个数4321个,截止12月,其中:已开工学校1496所,已开工项目2670个,开工面积223.35万平方米,面积开工率60.3%,占五年规划总面积的16.2%;已竣工学校736所,已竣工项目1241个,已竣工面积98.31万平方米,面积竣工率26.6%,占五年规划总面积的7.14%;已完成投资14.33亿元,占年度总资金的31.55%。设备购置类项目计划采购3.8亿元,占五年规划总资金的6.42%,截止12月,实际采购完成1.39亿元,完成36.6%,其中:生活设施购置资金0.86亿元,实际采购完成69.2%;图书购置资金0.27亿元,实际采购完成17.5%;课桌凳购置资金0.09亿元,实际采购完成38.7%;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资金2.58亿元,实际采购完成27.4%。

  2.2014-2015年中央资金项目安排落实情况

  2014-2015年,我省全面改薄中央资金校舍建设类项目总面积287.68万平方米,涉及2319所学校,项目总个数3967个,截止12月,其中:已开工学校1811所,已开工项目3185个,开工面积277.04万平方米,面积开工率96.3%;已竣工学校865所,已竣工项目1333个,已竣工面积120.98万平方米,面积竣工率42.1%;已完成投资19.07亿元。设备购置类项目计划采购3.65亿元,截止12月,实际采购完成2.81亿元,完成76.99%,其中:生活设施购置资金1.33亿元,实际采购完成100%;图书购置资金0.49亿元,实际采购完成92.4%;课桌凳购置资金0.61亿元,实际采购完成99.3%;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资金1.22亿元,实际采购完成34.6%。

  (二)成效及亮点

  一是随着全面改薄项目工程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逐步解决了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生活用房需求不足,使其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生上学能一人一桌椅,学生寄宿能一人一床,学生就餐能有正规学校食堂供餐,为下一步实现标准化办学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老、边、穷”办学条件落后和长期得不到改变的教学点得到了关注,办学条件正随着项目的实施发生改变,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趋于好转,教学点能正常运转和教学,为控辍保学建立了兜底保障;三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运用,以“三通二平台”建设为抓手的现代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宽带网络校校通”已逐步全覆盖。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我省“全面改薄”规划资金缺口达百亿元以上,加上每年自然新增中小学危房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全省全面改薄的资金需求,缺口资金将影响到全省规划项目的落实和实施,云南“保基本、兜网底”工作难以完成。

  (二)州、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我省全面改薄资金筹措按中央与地方5:5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与州县划分四个档次,平均按5:5分担,部分州、市承担比例达到70%,而由于我省贫困面大,全省共有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州、县地方财政困难,州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到位。

  (三)地方政策与项目实施的冲突导致项目落地困难。表现在:一是建设用地征地难,征地赔偿资金较大,征地拆迁干扰因素诸多,建设用地手续很难办理,致使项目下达后迟迟不能启动;二是图纸审查难,我省要求所有建筑项目需送图审站审查,特别是自2014年10月1日后又新增了地质勘察、抗震、绿色建筑设计等专项审查内容,而全省能操作使用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的人员少之又少,例如,曲靖市仅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个别单位可设计,导致排队等待付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6元/平方米)都有困难,造成图审卡滞不前;三是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时,有的州(市)在办理规划等手续时需提供中小学土地证,但目前我省大部分学校均没有土地证,导致后续手续办理困难和推进困难;四是随着问责力度的加大,原先一些可开“绿灯”的审批手续,现在各部门均依规依法严格履行报批手续而停滞不前。

  (四)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短缺。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未含项目前期费,在申报、审批项目过程中,也未能享受“减免项目前期费”或“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因此工程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了工程后续实施。目前我省正在商省财政厅制定全面改薄项目规费减免的相关文件,但因受政策限制,工作迟滞受阻。

  四、有关意见及建议

  建议中央层面统一简化优化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环节有关规定,尽量简化审查手续。建议省级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减少包括“全面改薄”在内的学校建设项目的政府性审批程序,减免政府性收费项目,使国家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五、2016年工作要点

  (一)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积极向中央汇报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存在困难,同时足额落实省级配套资金。争取未来3年中央逐年再加大对我省“全面改薄”专项资金的投入。

  (二)按照中央、省、州县三级资金分担机制,足额配套省级资金,争取加大省级配套资金,要求州、县配套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并将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作为考核州、市工作的主要标准之一,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州、市,可考虑在下一年资金测算分配中酌情扣减资金。

  (三)为确保全面改薄项目顺利完成,加快工程进度,省级将采取发文要求、进度通报、会议约谈、实地督查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工程进度和设备配置严重滞后的将实行责任追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扬严谨务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做好改善教育办学条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方政府和教育、财政、发改、建设、国土、规划、审计等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帮助协调解决学校建设用地不足、图纸审查、前期手续办理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强化工作措施,共同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省级、州级指导力度,一方面,指导州、市在资金下达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市场满足度,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加快前期手续办理时间,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减免费优惠政策,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全面改薄”规划系统和教育专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录入、管理工作,通过对项目的追踪和统计,全面掌握项目进展和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加强宣传。强化督导检查,依法公示公开项目进展情况,鼓励先进、督促后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全面改薄在阳光下运行。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